《与朱元思书》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00161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 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志趣美。2背诵课文。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三、教学设想:1.本文教学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

2、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部合作解决问题,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提倡有不同的见解。)四、学法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五、教学内容及步骤:学习准备-生本对话1、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朝)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

3、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 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ng)急湍(tun)轩(xun)邈 泠泠(lng)经纶(ln) 横柯(k)导入 :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美景图片导入与朱元思书交流分享-生生对话1、解题。2、各组互相展示并分享预习成果 (二)正课: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1、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

4、,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幻灯片展示,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a.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b.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c.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d.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学生根据朗读提示齐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3、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此部分可与前一部分的朗读提示相结合)(1)、富春江

5、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山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多媒体展示:与朱元思书 吴均 水清 静态 夸张异水 水急 动态 比喻、对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高山 拟人 视觉 静态 寒树 奇山 泉声 听觉 鸟鸣 动态 对偶蝉叫 猿啼探究提升-对话作者1、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却以描写山水景色为主,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多媒体展示背景资料: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

6、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同时,也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2、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如:(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2)“急湍甚

7、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总结评价-对话自己1、富春山水能使吴均产生退隐之心,假如你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能

8、力训练:A联想、借景抒情B.从学过的诗词、文言文中找出借景抒情的语句。导学达标:(课文结构)引导背诵。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 吴均 水清 静态 夸张异水 水急 动态 比喻、对偶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高山 拟人 视觉 静态 寒树 奇山 泉声 听觉 鸟鸣 动态 对偶蝉叫 猿啼情感、志趣:爱慕美好自然,纵情山水,蔑视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后反思: 与 朱 元 思 书教案陈丽华邯 郸 县 四 中标题: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者:初中语文专家 (发布时间:2011-10-21 13:44:30) 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9、,具体要求及模板如下:要求: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注意事项: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模板: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及工作单位陈丽华 邯郸县四中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2本节核

10、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

11、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

12、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学反思及评价】本教学案例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的作用,离开了诵读,学生就难以去直接感受、体验文本,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办法,学生思维的火花会在诵读中碰撞。另外,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情景的创设,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案例改变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谈感受,积累体验,自主分析、感悟作品,还精彩于学生。 1、合作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2、多种工具,活跃课堂气氛好的文章,可以是一首优美的音乐,也可以一幅奇妙无比的图画。而本文从形式上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而本文从内容看,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教师通过播放意境相符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学生自然而然带入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对美的感悟能力。在这堂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的引导作用减弱,课堂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课堂重点不突出。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