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99450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总结变态心理学概念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描述正确的是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ICD-10: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CCM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研究对象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正确的描述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研究对象是共同的)分类所属分支着

2、重点变态心理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学科历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正确的描述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不正确的描述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有关;始于公元前400年。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自然科学诞

3、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弗洛伊德推演出的5个判断5个判断内容1心理动力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比多(libido)2三个发展阶段力比多自出生到发展结束有3个发展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3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结构由本我、自

4、我和超我构成4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5防御机制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

5、阶段;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与其内涵不符的表述是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无论接受怎样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4简评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用“力比多”这一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不符合实际的说法是强化

6、了“上帝决定人类生存动机和行为”的理念。弗洛伊德主义诞生后,遭到了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宗教界。关于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批评,属实说法的是主要是对其逻辑演绎式的方法论存在质疑。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不正确的说法是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是以强迫症和癔病两种病的研究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包括: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 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

7、要事实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下列说法中符合“学科理论替代”观点的是“替代”可以是革命性变化(可以是渐进的和革命性的)。(二)行为主义的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的描述是通过演绎式的方法(是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的)。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表述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说法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正确的说法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

8、人的心理过程。关于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不正确的表述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认知理论潮流的结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表述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的表述是带有分析性特色的宗教性理论(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的描述是吸收了以往心理学各种理论的合理内核。心理状态: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念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

9、其规律性。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描述是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区分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半标准化区分法。区分方法包括:常识性;标准化;非标准化;心理学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关键不包括有无明显躯体反应。常识性的区分方法归纳为4点:(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5种非标准化区分区分角度对心理异常的解释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

10、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5人指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不属于以“非标准化标准”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主要内容的描述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视为个性心理特征与他人不一致三、标准化的区分(4类判别标准)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表达是伦理学标准。1医学标准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表述是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符合“医学标准”的内涵的表述是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2统计学标准不符合“统计学标准”

11、对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析判断的描述是“心理异常”是绝对的,它是一个恒定的因子。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表述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3内省经验标准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表述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知力判断属于李心天关于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内省经验标准正常与异常心理标准化区分的4类判别标准类别判别标准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2统计学标准以一个人偏离统计学上常态分布平均值的程度判断是否正常3内省经验标准按求助者的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有主观性)判断4社会适应标准能否按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道

12、德规范行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4. 社会适应标准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表述是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主一客观世界统一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判断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说法是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不符合“自

13、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的描述是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双重否定题)。“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表述是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类型与心理结构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3原则类别判别原则1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

14、的协调一致性)3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异常心理的分类及症状知/情/意分类症状分类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6种幻觉/真性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13种: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弛或散漫/破裂/不连贯/中断/插入/云集/倒错等思维内容障碍10种妄想;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超价观念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逆行/心因性);错购;虚构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脑器质性/假性)自知力障碍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脑器质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同:躁狂状态;被害妄想患者意志缺乏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和居室卫生极差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抑郁状态患者;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意志低下者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10种抑制: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