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农业发展管理专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98936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农业发展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农业发展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农业发展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农业发展管理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农业发展管理专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农业开展管理专业) 为大家解读: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探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开展方向,重点在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确实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的完善。怎样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储藏和咨询效劳,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将成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之一。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需要一大批了解农村、熟悉农村经济,效劳一线的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但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明显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2、,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储藏和咨询效劳的工作已迫在眉睫。一、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确实定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开展,根底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富有创新精神,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农业企业或乡镇企业管理的专门人才。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根底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根底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根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业企业、村级、乡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根本理论和管理

3、技能,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微观经济管理和效劳的中、高级管理专门人才。二、对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通过近年来我们所作的调研,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敬业精神、诚信、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意识、职业道德、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身体素质。其中最强调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要加强根底知识、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的训练,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要学习先进的思维方式,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根底。学生要能以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学生的素质和风格。要能以口头方式充分表达出所思所想,把自己的观点以优美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要能思、能说、能写,还要能做,要能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独立地解决问题,具备实践中的操作动手能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涉农企业要求现在的很多岗位都必须是持证上岗,比方:搞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搞营销的要有营销资格证书,搞农村收购的农村经纪人员也要有经纪员资格证,从事企业管理的可考职业经理人资格等等。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资格证书,为今后从事某专业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三、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其设置的合理

5、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学识的深浅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科的开展方向及其能否顺利开展。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需充分考虑根底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科学配置,表达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开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适应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由公共根底课、专业课、公共任选课三大局部构成(见图示1-1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政课、语数外、计算机、体育、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与健康、平安消防、形势与政策等。公共任选课开设素质类课程,意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个人修养。专业课分为专业根底必修课、专业必

6、修课、专业选修课三局部构成。四、高职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内容的改革农林经济管理是涵盖农业、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的宽口径专业,在方案经济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农业经济学为主线,重视经济学课程,轻视管理学课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企业逐渐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以往偏重于政府需要的经济理论分析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需求。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出调整,增加管理类课程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有:会计电算化 、农(畜)产品营销。专业核心能力为:农业经济调查分析及市场营销、财务核算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课可开设:农业经济根底、农

7、业技术经济、农产品加工概论、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农村财政与金融、农业经济调查、会计核算模拟训练、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加强新教材建设,积极选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规划类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鼓励教师主编或参与规划教材编写,使课程内容充分反映学科的新开展、新要求。要加强根底知识、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的训练,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先进的思维方式,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根底。五、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的完善不断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

8、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合理规划每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课时,宜实验、实训的就安排实验、实训,宜理论教学的就安排以理论为主,兼顾实验、实训。课堂教学推广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根据农村、农业职能部门、企业具体实际,让学生自己去规划农村、企业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局部由教师讲授,由教师统一出案例题,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去思考和设计方案,回到课堂上,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融入畅谈式教学方式,畅谈式教学使学生如鱼得水,让学生自己说明观点,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案例的讨论,借助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案例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