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98806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单片机的串口,是个全双工的串口,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当串行发送完毕后,将在标志位 TI 置 1,同样,当收到了数据后,也会在 RI 置 1。无论 RI 或 TI 出现了 1,只要串口中断处于开放状态,单片机都会进入串口中断处理程序。在中断程序中,要区分出来究竟是发送引起的中断,还是接收引起的中断,然后分别进行处理。看到过一些书籍和文章,在串口收、发数据的处理方法上,很多人都有不妥之处。接收数据时,基本上都是使用“中断方式”,这是正确合理的。即:每当收到一个新数据,就在中断函数中,把 RI 清零,并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收到了新数据。发送数据时,很多的程序都是使用的“查询方式”

2、,就是执行 while(TI =0); 这样的语句来等待发送完毕。这时,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带来问题。看了一些网友编写的程序,发现有如下几条容易出错: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关闭了串口中断!等待发送完毕后,再打开串口中断。这样,在发送数据的等待期间内,如果收到了数据,将不能进入中断函数,也就不会保存的这个新收到的数据。这种处理方法,就会遗漏收到的数据。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并没有关闭串口中断,当 TI = 1 时,是可以进入中断程序的。但是,却在中断函数中,将 TI 清零!这样,在主函数中的while(TI =0);,将永远等不到发送结束的标志。还有人在中断程序中,并没有区分中断的来源,反而让发送

3、引起的中断,执行了接收中断的程序。对此,做而论道发表自己常用的方法:接收数据时,使用“中断方式”,清除 RI 后,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收到新数据。发送数据时,也用“中断方式”,清除 TI 后,用另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数据发送完毕。这样一来,收、发两者基本一致,编写程序也很规范、易懂。更重要的是,主函数中,不用在那儿死等发送完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查看其它的标志。实例:求一个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程序,要求如下:1、如果在电脑上发送以$开始的字符串,则将整个字符串原样返回(字符串长度不是固定的)。2、如果接收到1,则将P10置高电平,接收到0,P10置低电平。(用来控制一个LED)单片机是STC

4、89C52RC/晶振11.0592/波特率要求是9600或4800。谢谢!问题补充:可能会将【$ABCD,123456,987654ccc,aasdasd,aaaa,sssd,4D】这样的字符串(字符串长度约为50-150个字符)传送给单片机,只能能原样返回。cppview plaincopy1. 最佳答案:2. 下列程序,已经调试成功。3. #include4. sbitLED=P10;5. unsignedcharUART_buff;6. bitNew_rec=0,Send_ed=1,Money=0;7. /-8. voidmain(void)9. 10. SCON=0x50;/串口方式1

5、,8-n-1,允许接收.11. TMOD=0x20;/T1方式212. TH1=0xFD;url=/9600bps11.0592MHz/url13. TL1=0xFD;14. TR1=1;15. ES=1;/开中断.16. EA=1;17. while(Money=0);/等着交费,呵呵,等着接收$.18. while(1)19. if(New_rec=1)&(Send_ed=1)/如果收到新数据及发送完毕20. SBUF=UART_buff;/那就发送.21. New_rec=0;22. Send_ed=0;23. 24. 25. /-26. voidser_int(void)interru

6、pt427. 28. if(RI=1)/如果收到.29. RI=0;/清除标志.30. New_rec=1;31. UART_buff=SBUF;/接收.32. if(UART_buff=1)LED=1;33. if(UART_buff=0)LED=0;34. if(UART_buff=$)Money=1;35. 36. else/如果送毕.37. TI=0;/清除标志.38. Send_ed=1;39. 40. 41. /-http:/ 先来说下怎样定串口协议吧。这个协议指的不是串口底层的协议,而是前面提到的数据帧协议。一般都是有帧头(23个字节吧),数据(长度根据需要),结束位(1位,有时

7、候设计成校验字节,最简单的校验也就是前面所有数据求和)。 比如0xaa 0x55 +(数据部分省略)+校验和(除了aa 55 之外数据的和),如果要是多板卡的话有时候还要在帧头后面加一个板选字节(相当于3字节帧头了)。 第一次写串口接收程序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实际上最好是定义局部静态变量),初始值设置为0,然后每进一次中断+1,然后加到串口通信协议的长度的时候再清零。然后判断帧头、校验。写完了之后我自己都觉得不对,一旦数据错开了一位,后面就永远都接收不到数了。无奈看了一下前辈们的代码,跟我的思路差不多,只不过那个计数值跟接收到的数据时同时判断的,而且每次中断都要判断,一旦

8、不对计数的那个变量就清零。 废话少说,直接上一段代码让大家看看就明白了。(通信协议姑且按照简单的aa 55 一个字节数据 一个字节校验,代码是基于51单片机的)。接收成功则在中断程序中把串口接收成功标志位置1。cppview plaincopy1. 然后串口中断部分2. voidser()interrupt43. 4. staticunsignedcharcount;/串口接收计数的变量5. RI=0;/手动清某个寄存器,大家都懂的6. receivecount=SBUF;7. if(count=0&receivecount=0xaa)/同时判断count跟收到的数据8. 9. count=1

9、;10. 11. elseif(count=1&receivecount=0x55)12. 13. count=2;14. 15. elseif(count=2)16. 17. count+;18. 19. elseif(count=3&receivecount=receive2)/判断校验和,数据多的话是求/和,或者其他的校验方法,也可能是固定的帧尾20. 21. count=0;22. uart_flag=1;/串口接收成功标志,为1时在主程序中回复,然后清零23. ES=0;/关中断,回复完了再ES=1;24. 25. else26. 27. count=0;/判断不满足条件就将计数值清

10、零28. 29. 第一次做的串口大概就按照这个方法写完了(我后来看过其他的代码,有人用switch语句写的,逻辑跟这个也差不多,不过我还是感觉用if else来写清晰一些), 不过在测试的时候发现了bug,如果数据帧发送一半,然后突然停止,再来重新发,就会丢失一帧的数据。比如先接受到aa 55,然后断了,再进来aa 55 01 01,就不受控制了。后来我也想到一个bug,如果在多设备通信中,属于其他设备的的帧数据最后一位是aa(或者最后两位为aa 55 ,或者最后3位为aa 55 板选),下一次通信的数据就接收不到了。 当时对于数据突然中断的bug,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不过这种情况几率极小

11、,所以一直用这个方法写也没有问题。多设备通信最后一位恰好是aa的几率也很小,出问题的可能也很小。当时项目里面的控制数据跟校验恰好不可能出现aa,于是我把if(count=0&receivecount=0xaa)改成了if(receivecount=0xaa)其他都没变,解决了,没有bug了。 后来我又写了几次单片机程序,才想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改天再接着写吧,太累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在后来的项目中,真的遇到了数据位跟校验位都可能出现aa的情况。我考虑到每次数据都是连续发送的(至少我们用labwindows做的上位机程序是这样的),成功接收到了一帧数据是要有一定时间回复的,也就是说如果接收到一半,但是很长时间没接收到数据,把计数值count清零就ok啦。涉及时间的问题自然要用定时器来实现啦。这次的通信协议如下,串口波特率19200,2个帧头aa 55 ,一个板选,6字节数据,一个校验字节(除帧头外其他数据的和)。cppview plaincopy1. 全局变量定义2. unsignedcharboardAddr;/板选地址,通过检测几个io引脚,具体怎么得到的就不写了,很简单的3. unsignedcharg_DatRev10=0;/接收缓存4. bitretFlag=0;/为1代表串口接收到了一帧数据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