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春-微课说明.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98581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乐春-微课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乐春-微课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乐春-微课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乐春-微课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乐春-微课说明.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游的书 愤微课创作说明微课名称:书 愤微课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适用对象:高二文科/理科主讲: 长沙大学附属中学 李乐春教学设计对象分析: 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很差,需要通过微课来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自信和兴趣。内容分析: 本课时这章的第三节课,继续要求学生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手法来探讨诗歌的主旨三、诗意理解: 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

2、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 2、诗意的讲解。 3、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文。四、诗歌赏析: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世事艰”指什么?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北望中原气如山” 欲图收复失地。 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小结:追述青年时的豪

3、情壮志。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2、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 “气如山”一个表现。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结: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

4、英雄气概(叙事)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 眼前。2、“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3、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 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

5、疾首,扼腕长叹。 小结: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2、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小结: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颈尾两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五、拓展:诗题为书愤

6、,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所愤之二:“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 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六、本

7、诗主要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总结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

8、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作业:鉴赏陆游的 钗 头 凤 钗 头 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3) 对词中“人空瘦”的“空”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9、? 制作技术介绍首先本人对书 愤的教学环节设计了流程图,根据这一设计流程,利用PowerPoint 2007软件制定了相应的PPT教学课件,再启动Camtasia Studio 6软件全屏录制,录制完了,在Camtasia Studio 6软件左栏任务列表中编辑相应效果; 点击“文件”“生成视频为”菜单,出现生成向导,点击“下一步”,选择“MP4/FLV/SWF-Flash输出”后,点击下一步; 出现Flash模板,调整模板后点击下一步; 在“视频选项”中设置好相应选项,点击下一步; 在“生成视频”对话框中填好相关内容,点击完成,开始渲染项目; 出现“生成完成” 对话框后点击“完成”; 在Camtasia Studio 6生成项目位置中找到刚才完成的MP4文件。最后在用格式工厂将视频格式转化成FLV格式,完成微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