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985501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摘要: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输出人才需要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因此,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际实操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使之获得全面开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还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在大规模建立中职院校的同时,也更要求职业学校对教育质量的保证。在对就业情况调查后,笔者发现,大局部学生都存在对毕业后就业没有具体规划、对就业方向没有准确定位等问题;加之企业对中职生的各项要求等因素,这些就造成了中职生就业普遍不理想的现象。一、做

2、与时俱进、具有特色的课程(一)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大多中职学校沿用大学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专业又分很多具体科目,科目中具体侧重点也不同,作为所谓的“专业课更应该体现在其专业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科目辨别重点,培养对口型人才,做到“术业有专攻。由于中职生正处于十五六岁的年纪,他们的身体和思维都处于较为活泼的状态中,对新事物好奇心强,对陌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教师只需要抓准教学重点再加上合理的引导,就容易让他们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这有利于后续教学和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注重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对于授课内容是如此,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遍及关于该专业的人文文化

3、、驰名事件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从事的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规划。同时,中职教育不能仅拘泥于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通“慕课等大学生学台,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全面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为以后的就业储藏更多的知识,为未来做更全面的准备。【1】这样有利于学生做出更适合自己、更贴近实际的职业规划。二、做多方面、紧跟实际的教学(一)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这个概念从古流传至今。中职生大多处于叛逆期,思维活泼,同时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做好根本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之外,还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二

4、)根据企业要求按需培养就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所学知识和企业要求不相符,在现实中常常出现,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没有地方用;另一方面,企业空有岗位却没有适宜人才的为难情景。想要真正解决这一困境,职业学校就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与企业对口的实用性教育。职业学校可以定期与企业沟通,对行业有一定敏感性,同时对当地行业变化趋势有一定预判。教师要做到多沟通、多了解、多判断。这样才会对行业人才缺口做到心中有数,也方便后续授课重点的选择和整理。三、做有开展性、全方面的教学评价(一)注重综合实力评价某些中职学校专业的考察点只在于期中试卷、期末试卷的结合分数。这种单纯的纸质化考核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中职学校可

5、以考虑参加平时课堂出勤率、课上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积极加入活动、个人作品创新等进行综合评分,借助明确的量化制度来帮忙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和解决学生课后复习稳固问题。【2】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把最影响学生就业问题的“实操添加到考核中来,并根据不同的步骤拟定好不同的分数,做到公平、公道、公开,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用的目标。(二)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学生通过不断的实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时做到临危不乱。同时,课后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大帮忙。另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不同弱项、强项进行合理化评定,在每次期末评语

6、中可以点出学生的优势和缺乏,使他们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做标准思想行为的教师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外,更应该在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于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就业问题,因此,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课程把握能力,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五、结束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际。教师所授的知识是否实用,学生对所授课知识能否完全掌握,学校对于中职生的培养能否到位,这些因素都决定着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工作岗位,能否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不是学生单方面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校、学生、教师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学用所成、学以致用。参考文献:【1】苏豫全.教学诊断视角下中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1):86-89.【2】王芳.论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根底教学模式.学周刊,2008(36):2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