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498254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游戏进校园快乐童年永相伴》.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游戏进校园 快乐童年永相伴“乡土” 游戏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创编与实践研究 杭州市转塘小学 郑芳 摘 要:传统游戏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育人过程中有它的精妙之处,它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快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它和现代游戏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农村地方特色资源的一朵奇葩,传统“土”游戏体育文化资源作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首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大力挖掘和开发这种特色资源,有助于农村学校(偏远校区)在场地场地、器材局限体现和丰富学校校区体育改革的独特优势。我们以“传统游戏”为主线,对“土”游戏项目进行主题改造、项目改造和内容改造,设计出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并融入学校课内外

2、体育活动中,形成农村地方特色资源的特色体育活动体系。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以“传统游戏”为依据的体育游戏校本课程体系,同时我们发现重建儿童游戏文化,不但培养了儿童健康的体魄,塑造了儿童健康人格,唤醒了儿童向善向美的良好品性,同时提高了儿童探究力、实践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他们的和谐发展。关键字: 地方课程资源 特色体育 “土”游戏 大课间活动 一、研究缘起1。课程要求:新课程要求有效地方特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是体育教材内容开发的必然,是课改实施的重要保障。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2。学生现状:审视儿童课余生活发展的变异现象。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显示学生健康状况的诱因分析,学生课余生

3、活的单调,造成儿童游戏精神的缺失;家长“唯智是举”的教育倾向,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利;同时传统游戏被遗忘,儿童游戏资源极度的匮乏。3。学校现状:贴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入手。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受场地器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4。研究价值:传统体育项目本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技术简单,易于创编,它具有游戏的特点,有很强的趣味性比较适合于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二、研究设计1、概念界说传统体育游戏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或体育项目,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他具有健身性、趣味性等自身的特点,又便于开展和普及,同时形式文明、健康、

4、内容活泼;且具有独创性,不抄袭现有体育项目,但可加工、创意,我们将其称之为“乡土游戏”。常见项目有滚铁环、打弹珠、走高跷、跳房子等耳熟能详的游戏。2、操作框架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传统的“土游戏”文化的挖掘,改编和创新作为体育校本教材的依据,以“土游戏”资源的开发为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新起点,全校师生集体参与,我们始终以“如何保持对土游戏的持续性开发”作为课题延伸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土游戏的兴趣”为宗旨,如何“让引进的土游戏文化体现真正的价值”为目标,力争不断做出“新意” 来达成持续性的研究。三、实践探索(一)“土” 游戏资源的开发在多元渠道与深度开发之间寻求和谐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课

5、程内容进入学校体育, 首先应注意项目的选择。选取的内容应当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要考虑它的健康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项目的适宜地域、季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已地选择; 其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要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的整体健康观,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见图1)。 图1:传统游戏的开发操作流程图1. 广义资源:按照身体锻炼价值和功能特点进行归纳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按照身体锻炼价值和功能特点归纳为三大类: 嬉戏学校体育, 按身体锻炼价值和功能特点归纳为三大类: 嬉戏娱乐

6、类、竞赛表演类、节庆习俗类。2. 实践搜集:在多元渠道与深度开发之间寻求和谐我们从传统体育、健康体育、综合学科等不同的领域搜集整理到的游戏有石头剪子布骑马打仗跳房斗鸡踢毽子打沙包跳绳拔河抽陀螺滚铁环跳橡皮筋等等,这些游戏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资源筛选:结合学生实际和可操作性进行选择筛选要让传统游戏在学生中流行,还要让他们会玩,善于玩。首先,引导学生对收集的游戏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类。融合健康、快乐、幸福、创造等多种元素,我们以“快乐童年,童心飞扬”为主题,将搜集的游戏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在我们搜集到的本地诸多民间体育活动中,经过筛选,确定跳绳、放风筝、跳皮筋、踢

7、毽子、滚铁环、打陀螺、走高跷、跳房子、投沙包、拔河等项目为我们引进的活动内容。4. 二次分类:注重游戏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行再分类学校在具体运用民间体育游戏时,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游戏。如:“外婆桥”、“对对虫”、“丢手绢”等更适合低段孩子;“老鹰捉小鸡”、“大鱼网”、“ 斗鸡”、“角力”等则较适合中高段学生玩。二是针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学生不同需要来选择民间体育游戏。(二) “土” 游戏资源的创编在合理传承与理性创新之间寻求和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造是指对原有的活动项目进行适当改变、包装、重组, 以适宜教学对象或教学场所的需要。它

8、包括器材的改造、组织形式的改造、竞赛 ( 游戏) 规则的改造和方法的改造等。在儿童游戏创编过程中,我们对优秀的传统游戏予以继承,不加改造,直接运用,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踢毽子等游戏;对有些游戏就要提倡古玩新法,去粗取精,改编运用,尝试融入新的游戏元素,注重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和创造性(见图2)。图2:传统游戏的创编操作流程图 图3:传统游戏进课堂(游戏改编)民间体育游戏往往与当地的民俗民风密切相联,一些游戏在内容、形式、玩法上不适宜于儿童,于是,我们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法新玩,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改造运用。在加工与创编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规则可以老师定,也可以由学生制定。推崇传

9、统经典并不意味着排斥时尚,常常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使经典与时尚交错,我们要在合理传承与理性创新之间寻求和谐。经过整理我们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内容的整合和变通: 改造游戏器材; 改变场地布置; 改变游戏玩法; 创新游戏规则; 改编游戏童谣; 加强群众性参与。例如我们将游戏改编后融入体育教学的案例(见图3)。(三) “土” 游戏活动的实施“童心,在游戏中放飞”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是基础,而实施的策略是关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并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实施民间体育游戏。我们主要围绕创设宽松的户外运动环境、利用午间小队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大带小活动、自由活动、亲子活动等不同的

10、形式组织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见图4)。图4:传统游戏进校园活动实施操作图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舞台和情境,游戏文化的熏陶和游戏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则变成重要前提。我们在通过多元途径开发游戏资源的基础上,以校园人文环境,游戏环境建设为核心,以“童心,在游戏中放飞”为基本设计理念,努力提高学校环境的游戏文化含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性、创造性,以及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为此我们开展了系列的活动:1.创设校园游戏环境:以“游戏指导课”的形式,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普及。2.结合体育课堂教学:以体育项目的类别、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游戏内

11、容和组织形式。3. 融入课外体育活动:将民间体育游戏有机渗透于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通过“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的开发,以及不同形式的年级竞赛形式,提高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4.开展各种形式主题活动 :结合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以“特色体育节”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传统游戏在校园体育活动中的广泛开展。5.结合家庭资源开展活动:开展“家校互动亲子活动”,将传统游戏引进家庭和社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融入到民间游戏运动会中,延续传统游戏快乐的同时让参与者渐渐体验到民间文化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四、研究成效通过研究,在理论层面,我们构建了游戏校本课程体系,概括了游戏式活动课堂的研究模式,探究了游戏环境营造的若干策略,这

12、些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儿童游戏文化重建的操作模式之中。在实践层面,我们发现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家庭、课堂生态,能丰富儿童文化生活内涵,激励了儿童多元学习兴趣,培养了儿童健康的体魄,塑造了儿童健康人格,唤醒了儿童向善向美的良好品性,提高了儿童探究力、实践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他们的和谐发展。(一)理论层面:构建了游戏校本课程体系在游戏校本课程建设过程,我们主要是从传统游戏文化入手,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切入,充分利用最有价值的“活”的教育资源,寻求多元渠道和深度开发的和谐统一(见图5)。 (二) 实践层面: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1. 对儿童而言:游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源泉” 图5

13、:游戏校本课程体系图(1)游戏促使儿童形成健康的体魄: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体质测试的优秀率、良好率有明显的上升,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可以说,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健康体魄正在形成(如表6)。(2) 游戏塑造了儿童的健全人格:游戏中,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心灵得到充实同时意志品质得到培养。(3) 游戏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游戏创造因素得到充分发掘,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这过程中得到培养。2. 对教师而言:游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源”(1) 提升了教师的“亲和力”,增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14、通过重建儿童游戏文化的研究,让教师从内心深处走近儿童,真正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儿童。(2)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 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校更有生气,教师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的研究旨在架构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开发多元的游戏资源,创编各类游戏活动,引游戏进课堂,营造游戏环境,以此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让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一种游戏的氛围,也就是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生态。参考文献: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运用和开发 李建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01期 孩子该玩什么 周光星人民教育半月刊2009.8让地方传统游戏走进校园 陈建福人民教育半月刊2009.9 给孩子一个有趣的童年 刘夕迪人民教育半月刊2009.11 开发与实施适合儿童天性的“多维”学习J. 葛素儿.上海教育科研2007(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校本课程开发M 吴刚平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