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956661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一、名词解释题1扩张性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4紧缩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 6总需求7交易动机 8预防动机 二、单项选择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 B、跨期替代效应C、开放替代效应 D、以上三项都是2在价格具备充分伸缩性的条件下,长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4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之一是( )。A、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资产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B、随着价格水平下降,

2、家庭的实际资产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C、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资产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D、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资产上升,他们将增加消费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6在价格工资完全不具备伸缩性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 B、价格水平C、宏观经济政策 D、汇率8假设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中央银行增加10%

3、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水平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9“滞胀”理论不符合( )观点。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C、理性预期学派 D、实际经济周期10政府支出增加将使IS曲线(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C、不动 D、无法判断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 B、0.10C、0.90 D、1.0012一般地说,IS曲线的斜率为( )。A、负值 B、零C、等于1 D、大于1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 D、以上三项

4、三、辨析题1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在充分就业时不存在失业。( )3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假设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人工资上升,则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短期均衡有可能偏离长期均衡。( )6滞胀指的是高通胀与低失业并存。( )7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8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能刺激总需求增加的财政政策。( )9扩线性货币政策是指能够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向左移动。( )11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仅与国民收入有关。(

5、)12IS曲线用来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13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14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通过提高物价水平实现。( )四、简答题1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2宏观经济中长期供给曲线与短期供给曲线的区别。3假定某经济面临由于总供给波动而引起的滞胀,要避免长期经济衰退,应该怎么做?4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它是怎样产生的?5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无效?在何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无效?6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最大?在何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效果最大?五、图示并解释题1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2超充分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3挤出效

6、应。六、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I=900-50r,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 ,求:(1)IS曲线(2)LM曲线(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2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c=200+0.75(y-T)。投资函数I=200-25r,政府购买是150,税收是100,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求:(1)IS曲线(2)LM曲线(3)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3假设某经济中有C=1400+0.8(Y-T),T=0.25Y,投资I=200-50r,G=200,(M/P)

7、d=0.4Y-100,M2=900,求:(1)总需求函数;(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与利率。七、论述题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2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一、名词解释题(每词4分)1扩张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刺激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通常的手段包括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被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策支出,提高税收等被称作紧缩性财政政策。3扩张性货币政策: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增加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4紧缩性货币政策:凡是能够

8、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5总供给: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6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7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8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D A C D A B B C BB C A D 三、辨析题(每题2分) 四、简答题1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答:(1)预期。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2)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3)

9、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各国收入的变动。 2宏观经济中长期供给曲线与短期供给曲线的区别。答: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表示任一时期技术水平不变,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这时的经济产出称为潜在的产出水平,社会长期总产出不受价格变动影响,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短期内随价格水平下降,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时相反。 3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它是怎样产生的?答:水平的LM曲线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具备充分敏感性,或者说货币需求再大的变动也不会造成利率的变动,这被称为“流动性陷

10、阱”。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是当利率水平常低的时候,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因此只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 4IS曲线向右下倾斜和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答:IS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 5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无效?在何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无效?答:当LM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收入轴的直线时,IS曲线向右移动使利率同步上升,实际的国民收入不变,财政政策无效。 当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收入轴的直线时,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11、水平的下降不会带来投资的扩大,收入也不会增加,货币政策无效。 6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最大?在何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效果最大?答:当LM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收入轴的直线时,IS曲线向右移动时利率始终保持不变,收入增加,财政政策发挥了最大效果。 当IS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收入轴的直线时,货币供给量扩大,利率下降会导致投资极大的增加,收入大幅度提高,货币政策达到了最大效果。 五、图示并解释题1、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解释: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由总需求曲线AD0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的交点A决定了经济短期均衡。在A点,从短期来看,社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均衡价格水平为

12、P0,均衡总产量为Y0。但从长期来看,A点并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经济并没有达到长期均衡状态。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短期均衡产量Y0要低于长期的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这称之为失业均衡。 2、超充分就业均衡解释:超充分就业是指短期的均衡产量高于长期潜在产量而均衡状态。总需求供给曲线AD0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于A点,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均衡价格为P0,产出为Y0。从长期看,A点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没有达到长期均衡状态。A点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右边,短期均衡产量Y0高于长期潜在水平,社会生产资源被超充分利用,这种均衡叫超充分就业水平。 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解释:(1)政府购买增加,使IS1升至IS2,LM不变时利率由r1升至r2,收入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