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95206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重点难点1 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大毡子(zhn) 开垦(kn)外壳(qio)主宰(zi) 坦荡如砥(d) 潜滋暗长(qin) 无边无垠(yn) 诸如(zh)倦怠(di)婆娑(su)恹恹欲睡(yn) 丫枝(y)晕圈(yn)虬枝(qi)参天(cn)初融(rng) 秀颀(q)2解释下列词语。(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3)妙手

2、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7)捕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8)秀颀:美而高。颀,高。3(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2)思考课文预习提示。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

3、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抗战期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独裁。1948年到达大连,后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作协主席。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31比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2什么是象征手法?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

4、(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茅盾同志说:贵族化的桶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4导语(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

5、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三、正课1读一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讨论、明确。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

6、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讨论、明确。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

7、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3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讨论、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4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明确。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5动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它的含义又是什么?讨论、明确。外形:“笔直”,干;“绝无旁枝”

8、“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色”“淡青色”;风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四、小结散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因为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然又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从远视哨兵似的白杨树,到近视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叫由远及近的描写。五、作业1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1 2、3小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

9、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火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分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1释词并给加点字注音。旁逸斜出:( )晕圈:( )不折不挠:( )参天:( )2本段中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是_。3本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的_,

10、它们的结构关系是_。4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段意。5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_,后半部分是_。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7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_,到_。8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第二课时一、预习1细读课文第四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二、三题。2就课文不明白的地方质疑。二、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就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及白杨树内在的“神美”作了讲析。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排比、反问连用句。三、正课1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讨论,明确。句法变化是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

11、到。句法中有异。点破象征意义。(2)提问: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讨论、明确。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3)提问: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讨论,明确。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

12、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4)提问:白杨树象征了什么?讨论,明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提问:“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明确。“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榆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讨论,明确。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术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村实指

13、人“贱视民众”(国民党反动派)的人。(3)提问:把白杨树和捕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讨论,明确。这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散文的主题以高昂的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3提问: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说。讨论,明确。特点是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四、小结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篇散文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

14、术魁力非同小可。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形”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黄土高原。这篇散文能够广为传诵,与它的“神不散”有很大关系。结构上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作者淋漓尽致的抒情,一切都让白杨树的神韵风采活现于我们的面前。真是一篇难得的好范本。五、作业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默写。1描写白杨树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语句:。二、读下文段,完成文后问题。黄与绿 着,无边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_并

15、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字词,在括号里注音,浪线的两词,按顺序应解释为_和_。2这里的“黄”指_“绿”指_。“并肩”修饰_。3在“并肩”前面应慎哪词,和它形,义相近的还有_和_ 等等。4“你会忘记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的原因是_,整段文字写高原景色是为白杨树作_.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柟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注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