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打5.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95206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打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打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打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打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打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打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打5.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电话教学设计濉溪县新城中心小学 陈冉【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关注儿童需求一一用电话机、故事人物、儿歌、情景模拟等生动有越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着眼学生整体发展一结合教材与学情,准确定位教学目目标,有效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口语交际生活化一一创设典型、生动的生活交际语境,让学生口语交际直接链接生活,提升交往能力。【教材分析】打电话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第三课。本课源于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由文字、插图、“小贴士”部分内容组成。文字表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位于课题之下,目的是链接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第二部分位于插图之下,目的是是引导学生

2、将观察所得进行言语实践,给教学提供典型、生动,由易到难的交际语境。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图旁配有画外音,呈现李中与张阳妈妈打电话时的两组对话。对话内容清楚明白、文明有礼,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范例和依据。“小贴士”部分提醒学生在打电话这一交际过程中要注意的间题,提示了本课的目标指向,指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编教材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学不仅要凸显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的要点,也要兼顾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整体安排。“大声说”“认真听”“让别人听清楚”等前面教学的内容,应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听”“说”中继绩关注,以促进学生良好交际习惯的养成。前一课请人帮忙中学过的礼

3、貌用语,在本课“打电话”过程中,可以恰当运用。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本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帮忙改错、实践演练等方法,逐步做到给别人打电话时有礼貌,能先介绍自己并把事情讲清楚。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没听清时,能主动要求对方重复。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本领,学会打电话,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打电话的小秘诀,习得打电话的方法。难点:链接生活,让学生合作再现交际情境,并在交际中灵活运用习得的方法。【课前准备】图片、录音、视频等多

4、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打电话。2.点评倾听,激励规范:你看,刚才老师说的时候,这位小小朋听得最认真、最有耐心,知道老师说完才举手,这样的小朋友是最会倾听的。老师发给他一个金耳朵奖。今天,能像他一样倾听的孩子都能得到这个奖。3.引入课题:电话在我们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对方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怎样打电话。二、 创设情境,习得“打电话”方法(一)情境创设,发现中得法(小兔打电话-有礼貌、讲清楚)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小免给小猪打电话呢,你们听

5、(播放课件绘本)小兔:喂,大笨猪!小猪:哼!小兔:明天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小猪:额,好吧!小免挂断了电话。2.观察探究,发现方法。预设一:有礼貌(1)自主发现:你们觉得小兔的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生自主发现没礼貌)小结:是的,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贴板书:有礼貌),电话接通要主动(问好)!电话结束时要说(再见),尽可能地使用礼貌用语。(2)复习链接:还记得前一次口语交际课学过的礼貌用语吗?再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请人帮忙一课的礼貌用语)(3)小结:看!礼貌用语不仅用在请人帮忙时,还可以用在打电话中呢预设二:讲清楚1.自主发现:你们觉得小兔的这通电话还有什么问题吗?(生自主发现没讲清

6、)2.小结:打电话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说清你是谁(板书:先介绍)再讲清楚(贴板书:讲清楚)你找谁,什么事。(二)情境再现,改错中用法(小兔打电话有礼貌、讲清楚)1.师生互动,情景模拟: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重新再给小猪打个电话。现在老师请两个同学上台演一演,一个当小兔,一个当小猪再打一个电话,你个子小,你就是小兔子,请个男生当小猪吧?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小免的这通电话是否符合要求!等会儿请你们来评一评,叮铃铃电话响了,小猪接起电话,2.学生角色扮演打电话。3.学生自主评价:对照我们刚才学的打电话方法,你们觉得小兔的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关注有没有儆到“有礼貌”“讲清楚”

7、)。4.小结。(三)情境创设,发现中得法(李中打电话会介绍)1.创设生活情境:瞧,电话又响了。2.出示插图,播放录音:请你们再看看课文插图,有位叫李中的同学给张阳打电话,(出示课文情境图。)结果是张阳妈妈接的电话。(播放电话录音。)3.学生根据板书自主评价:李中的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4.自主发现:泡泡中李中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5.小结:介绍自己时要看清对象,如果是丰非常熟悉的人只要介绍名字(板书:姓名)如果不是特别熟识你的人不仅要说名字,还要介绍身份。(板书:身份)6.练一练:你们会介绍自己吗?如果你想想找好朋友林文,他爸爸接电话,你能学学李中来介绍自己吗,自己试一

8、试?(师:你好,请问你找谁?师:叔叔您好,我是林文的好朋友*,请问林文在家吗?)如果是他自己接电话呢?(师:你好,我是林文。生:你好林文,我是*)【设计意图】基创设纠错情景引导学生习得打电话方法,并利用课文插图情景对本课教学难点如何“介绍自己”进行学习和练习。三、 创设情境,习得“听电话”方法(一)师生互动,发现中得法(打邀请电话)1.出示插图:在刚才的场景中,李中想给张阳打电话约他一起出去踢足球。现在老师当张阳,谁来当李中和老师配合打一打这个邀请电话。2.师生互动生:喂,你好!我是李中。师:李中你好!我是张阳。生:明天是星期天,我们一起去踢球,怎么样?师:好啊!生:那我们就明天上午8点在足球

9、场见。师: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你能再说一遍吗?生:明天上午8点在足球场见。师:好的,明天见!生:不见不散散,再见!3.评价:李中的电话打得怎么样?4.发现方法:从刚才的通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秘诀?5.小结方法:是啊!打电话时,我们要讲清楚,听电话时也要汪意听明白;(板书:听明白)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板书:没听清,请重复)(二)师生互动,发现中得法(打拒绝电话)师:在刚才的场景中,李中想给张阳打电话约他一起出去踢足球。这通电话不仅打得有礼有节,他们在电话里还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约好了时间和见面的地点。如果张阳有别的事想拒绝李中的邀请,该怎么说呢?请你和同桌练习练习!(两名学生上前打拒接电

10、话。)张阳你的电话,张阳接过电话。师:虽然张阳拒绝了李中的邀请,但李中很满意。因为张阳非常有礼貌。(三)儿歌小结,现固方法师:老师把打电话的方法总总结成一首小儿歌,我们一起拍手来读一读打电话,先拔号;问声好,把名报;听电话,要用心;听不清,请重复;说事情,要简要;说再见,有礼貌。【设计意图】一样的通话对象,不一样的通话内容,尝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解诀遇到的问题。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又总结出了听电话的方法。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掌握接打电话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四、设置场场景,演练中得法(一)拔打常用电话1.出示題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接打电话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用上学到的方法

11、和同桌练习打电话。多媒体出示(1)生病了,给老师打请假电话。(2)忘了作业,打电话给好朋友询问。(3)爷爷身体不好,打电话问爷爷。(4)有位叔叔打电话给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2.同桌互练3.展示交流(二)拔打紧急电话1.微课展示师: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打电话,而且喜欢上了打电话。但是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电话,打起来就显得没有那么简单了。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微视频。2.通过刚的视频你知道了什么?3.小结:老师告诉大家,110、119、120这3个号码是免费求救电话,他们如同我们身边的“保护神”,为我们建立了一道“平安”的长城,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求助他们。但没事可不能随意拔打。如果那样的话

12、,会让真正有需要帮助的人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组织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交际话题,进行打电话表演,将所学的打电话方法运用于实际的交际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进而内化所学的交际方法。五、总结延伸,走进生活师: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打电话,今天回家咱们可以用热情的语言,给亲人、朋友打个电话,送去一句真摯的问候,一份春天般的温暖。你们愿意吗?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家里模拟拔打3个求助电话,以备不时之需!【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打电话,延伸口语交际的空间,并且激发学生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打电话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内化知识六、作业布置:1.给亲人朋友打一通词候电话。2.模拟拔打3个求助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