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应急救护常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950872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应急救护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见应急救护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见应急救护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常见应急救护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常见应急救护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应急救护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应急救护常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常见应急救护 当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为伤病者提供有效救护的人就是伤病者自己及其周围群众,所以公众人员都应对常见意外急救常识有所了解。抢救目的: 赢得时间 保存生命 防止伤势恶化 促使复原急救现场的处理原则1、检查现场:a、对于头部及脊椎受伤的伤者禁止搬动,及时固定头颈b、确保自己及他人的安全c、检查伤者人数及原因d、立即呼叫救护车2、检查伤者:a、气道气道是否畅通,有无阻塞b、呼吸呼吸是否正常,频率和深度是否正常c、循环颈部脉搏是否存在一、止血动脉出血:鲜红色的血会在心脏跳动时涌出。当动脉流血时,止血并非容易,所以动脉出血是非常严重的。静脉出血:深红色的血会从伤口流出。当静脉出血时,止血较动

2、脉容易。处理方法:1、直接压迫出血的伤口。2、指示伤者用手和敷料按着伤口。3、利用绷带将敷料包扎。如敷料渗满血后,应在渗满血的敷料上加上新的敷料,切勿浸满血的敷料。4、如伤势许可,急救员应将受伤、流血的部位提升至心脏之上,伤者能忍受的高度。5、休息:躺卧地上并双脚提高30厘米止血方法止血、包扎伤口注意事项:1、接近关节的伤口,可能因包扎压着动脉而影响血液循环。2、过紧的绷带会导致伤口远端组织缺血。二、烫烧伤1、现场急救:(1)热力烧伤时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2)如果来不及,应迅速卧倒,在地面慢慢滚动而压灭火焰,但切记用手扑打,以免双手重度烧伤。(3)衣服着火时不要奔跑呼叫。(4)在工

3、地或建筑物应卧倒,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不要喊叫和从高处跳下。2、创面处理:(1)创面可不作特殊处理,使用消毒敷料或洁净床单简单包扎送医院即可。(2)对于中小面积的四肢创面可在烧伤后即刻或清创面后用清洁冷水冲洗30-60分钟,然后送医院。(3)眼部化学烧伤可用手或手帕揉擦,生石灰应用干布将其擦净后方可用水冲洗。(4)不具备输液条件,可口服加盐的热茶、米汤、豆浆等,对于较重烧伤不宜大量引用白开水。三、骨折1、局部表现:(1)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2)疼痛与压痛;局部肿胀与淤斑;功能障碍。2、处理方法(1)首先抢救生命。(2)若流血,用绷带压迫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3)固定受伤的部

4、位在最舒适的位置,常用的是夹板。(4)利用冰袋放置在闭合骨折上来减轻痛楚和肿胀(15分钟冷敷,15分钟休息);如果伤势许可,将受伤的部位提高;小心观察伤者;安慰伤者。3、伤者搬运(1)单人搬运:a、背负法:如果伤者不能行动,但神志清醒而又体重轻,并且可用双手抓牢你,可使用此方法。b、摇篮法(手抱式):体重轻的伤病者或儿童不能行动可使用此方法。c、扶行法:因一边下肢受伤或身体不适但能在别人协助下行走的伤病者可使用此方法。d、毛毯抬法:通常是由最少四名急救人员组成,主要是搬运不省人事的伤者,注意在搬运伤者前先实验毛毯的承重力,确保毛毯对提升伤者的重量足够坚固及安全。(2)多人搬运a、椅抬法:可利用

5、普通椅子将清醒但不能行动,或昏迷不醒的伤病者,送过走廊或上下楼梯(在楼梯间须有第三者协助)。b、双手座:搬运清醒但不能行动及支撑上身的伤病者。c、四手座:搬运清醒,不能行动但双手可支撑的伤病者。四、中暑(一)中暑的临床通常分三种类型:1、热射病:又称日射病。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无汗等。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和失盐过多导致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3、热衰竭: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常伴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临床常兼有二种或三种病症同时并存,不能截然区别。(二)处理方法:1、将病患

6、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2、脱去其衣服,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3、无循环虚脱者用冰水擦裕或将身体浸入27-30水中。4、有循环虚脱者,用15冷水反复拭擦皮肤,同时用电风扇、空调降温。五、冻伤1、冻伤: 冻伤是由于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的环境中,引起肢体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表层或身层受到低温损伤的现象,通常鼻子、脸颊、耳朵、手指和脚趾是最容易冻伤的部位,冻伤的部位会僵硬,感觉麻木,严重者会坏死。装车站主要是防止液化气冻伤。液化气冻伤2、冻伤的急救方法(1)将患者带至室。(2)缓缓供应热饮料。(3)将冻伤部位浸入温水(3842度)中(切勿用热水),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注意: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

7、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放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4)长时间无法送医时,伤处勿解冻。 (5)加盖衣物、毛毯以保温。(6)切勿揉搓患部,以免引起坏死.(7)尽速送医。(8)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作只能加重损伤。六、触电触电可由于电压大小,时间长短,人体接触部位的电阻值大小和通过人体的途径等出现轻重不同的反应,电压高,接触电源时间长,人体电阻值低,或是电流通过的部位在心脏及中枢神经统时,危险性就越大。电流小,接触电源时间短,触电部位在四肢,而解脱电源又快的,病人多神志清醒,只感觉心慌、四肢麻木、头晕、乏力,亦可有轻度心跳不正常。

8、如电流大,触电时间长,病人可致昏迷,多出现面色苍白、发绀,甚至呼吸心跳都停止。1、触电的急救与护理(1)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a、低压触电事故用绝缘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用木棒或其它绝缘物体挑开电线或者拉开触电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b、高压触电事故,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然后再采取措施抢救。注意:抛掷金属线前,应注意先将金属线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被抛掷的一端切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2)轻者就近平卧休息12小时,以减轻其思想负担,同时注意观察其变化,如不出

9、现异常情况,一般很快恢复正常。(3)重者应立即解开妨碍其呼吸的紧身衣服。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的粘液,如有假牙,则取下。 (4)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如呼吸停止,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若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颤动,可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法抢救。决不能无故中断。 (5)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和保持空气流通。请医生前来抢救。2、救护注意事项(1)抢救者本人必须首先保持镇静,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2)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时,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并且要防止在场人员再次误触电源。(3)触电者未解脱电源,千万不能碰触电人的身体,否

10、则将造成不必要的触电事故。(4)在给病人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首先清理干净病人口腔异物,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行取出。(5)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时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肋骨骨折。(6)做胸外心脏挤压时间要较长,不要轻易放弃,同时必须密切配合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7)在做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要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泣,说明按摩已有效,即可停止。(8)要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七、心肺复对突然发生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病人,应立即使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表现:10秒神志丧失,60秒瞳孔散大固定,指甲掐人中穴无反,无呼吸动作,颈部脉

11、搏摸不到判断意识 畅通呼吸道判断呼吸 检查头动脉脉搏判断心跳1、胸外按压(1)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2)快速测定按压部位:首先以食指或中指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肋弓交点处,即平时我们常称为“心口窝”之处向上两横指处为按压部位。(3)一手掌根部紧贴两肋弓交点上两横指处,作为按压区。此时将两手掌重叠,两手手指交叉抬起。(4)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中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时利用髓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5)按压方式:应平稳、规则、有力和间断;每分钟80-lOO次。按压深度约为4-5厘米。单人抢救时,胸部按压15次、吹气2次;双人抢救时,胸部按压5次、吹气

12、1次。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 胸外心脏按压的手法和姿势2、人工呼吸(常用口对口呼吸法)(1)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在病人鼻翼下端捏闭鼻孔。(2)抢救者开始首先缓慢地向患者吹气两口,以扩展其萎缩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每次呼吸为1.5-2秒钟。(3)深吸一口气后,开嘴贴紧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4)用力向病人口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看到病人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6)每次吸入气量约为800-1200毫升(相当于一般成年人的一次呼吸量)。对小孩做人工呼吸时,切不可用力太猛或气量太大。一般而言,合适的气流量应该为病人(无论是成人或婴孩)胸部能够轻轻地抬起为好。仰面开放气口对口人工呼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