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第二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94438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第二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月考第二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月考第二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月考第二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月考第二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第二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第二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 史 试 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提出:“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可能是A.老子 B.孟子 C.韩非子 D. 墨子2.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秦朝的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B.周朝末年,维持数百年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C.秦朝统治者针对分封制弊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D.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

2、,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3.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A.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C.能否抵御外敌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叛乱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古代经济现象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5.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

3、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6.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各自的依据,你认为最准确的是A. 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C. 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D. 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7. 在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侧重点不断

4、发生变化。导致侵略方式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环境的状况 B中国政府的态度 C列强发展的水平 D国际格局的调整8.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该信解读准确的是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了解英国的政情9.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在20世纪30年代,

5、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10.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D.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11.下表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主要地区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

6、53284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 D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推动1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据史书记载:永乐十五年,苏禄群岛(今属菲律宾)上的苏禄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苏禄国王在当时可能看到的是14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

7、。佛老外国,耗蠢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由此可见,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三冗”现象突出 土地兼并严重 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 宗教兴盛ABCD15观察下表(北方乡村的民间宗教组织及新发展),对表中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基本形态和发展18世纪中后期,北方各省流行白莲教19世纪中叶以后,白莲教各支派:八卦教、红阳教、荣华教等流行。19世纪末,义和拳出现,它是八卦教的一个分支。所信奉的神宗教神话人物:鸿均老祖、骊山老母、孙行者。历史人物:关羽、张飞、黄天霸。修炼方书符、念咒、请神、练气功。主要流传地区直隶、山东A清中叶以来北方宗教组织向全国蔓延B义和团组

8、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C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具有愚昧性落后性D义和团组织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16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这表明A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B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制度C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主流思想D南京临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著名学者沈志华教授说:“中苏结成同盟的动机,除了意识形态的因素外,主

9、要是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对于莫斯科而言,拉拢中国这样一个亚洲大国加盟,其东方战线便有了可靠的屏障;而在北京看来,只有依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才能有所保障,漫长的海岸线也可以受到保护,从而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材料表明中苏结盟是基于A对抗美国称霸的需要B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C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D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18从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简历中了解到,他从合肥八中毕业后,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并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其时代背景是A邓小平复出后力抓教育工作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C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克罗地亚学者纳达道基说

10、:“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斯拉夫的垮台以及其他欧洲的社会主义的垮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没有发展前景了,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也是有前景的。”该学者认为A欧洲社会主义的垮台是西方国家颠覆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正孕育着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C社会主义的前景并不会因为东欧剧变而黯淡D东欧剧变之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有前景20下图为当前全球跨国电子产业链“微笑曲线”示意图。据此判断,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更大C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重要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加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60分)2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1、材料一中国的立国体制和西方历史上的希腊、罗马不同。他们国土小,人口寡。如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他们的领袖,自可由市民选举。只要城市居民集合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汉代的国家体制,显与罗马帝国不同。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我们若非专凭自己时代判断,来吞灭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

12、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是一种自然的办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1694年,议会又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三年。1701年初,安妮儿子夭亡不久,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后裔继承。1707年议会通过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的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潮流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的显著区别,(2分)并依

13、据材料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2)概述材料二中通过的法案所起到的作用。(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辛亥革命是如何借鉴这种做法的?(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学说的特点。(2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4分)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4分)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表是参照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西方国家1968197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年份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4.3%3.2%4.8%197319752.4%5.3%9.4%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

14、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材料二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整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