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92700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作业.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系统辨识部分1、SISO系统作为仿真对象二阶的离散的,其中e(k)为服从N(0,1)分布的白噪声序列;输入信号采用四阶逆重复m序列,其中幅值为1,数据信噪比=14.3%选择的辨识模型为:用最小二乘估计的一次性完成算法和LS递推算法分别估计参数,选取数据长度,选取的初始值(遗忘因子=0.995)。解:最小二乘估计的一次性完成算法程序代码:clearclc%-产生M序列输入信号-l=480;y1=1;y2=1;y3=1;y4=0;for i=1:l; x1=xor(y3,y4); x2=y1;x3=y2;x4=y3;y(i)=y4; if y(i)0.143,u(i)=-1; else u(i

2、)=1; end y1=x1;y2=x2;y3=x3;y4=x4;endfigure(1);stem(u)grid ontitle(输入信号)%-产生白噪声信号-A=19;x0=12;M=500;for k=1:l x=A*x0; x1=mod(x,M); v(k)=x1/512; x0=x1;endfigure(2);stem(v)title(白噪声信号)z=zeros(479,1);z(2)=0;z(1)=0;w=0.995;l=477;for k=3:479; z(k)=1.5*z(k-1)-0.7*z(k-2)+u(k-1)+0.5*u(k-2)+v(k); zstar(k)=z(k)

3、*w(l-k+2);endH=zeros(477,4);for k=1:477 H(k,1)=-z(k+1)*w(l-k); H(k,2)=-z(k)*w(l-k); H(k,3)=-u(k+1)*w(l-k); H(k,4)=-u(k)*w(l-k);endestimate=inv(H*H)*H*(zstar(3:479)辨识结果: estimate = -1.5376 0.6938 -0.9780 -0.4565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的程序元代码:clearclc%-产生M序列输入信号-l=480;y1=1;y2=1;y3=1;y4=0;for i=1:l; x1=xor(y3,y4);

4、x2=y1;x3=y2;x4=y3;y(i)=y4; if y(i)0.143,u(i)=-1; else u(i)=1; end y1=x1;y2=x2;y3=x3;y4=x4;endfigure(1);stem(u)grid ontitle(输入信号)%-产生白噪声信号-A=19;x0=12;M=500;for k=1:l x=A*x0; x1=mod(x,M); v(k)=x1/512; x0=x1;endfigure(2);stem(v)title(白噪声信号)z=zeros(479,1);z(2)=0;z(1)=0;for k=3:479; z(k)=1.5*z(k-1)-0.7*z

5、(k-2)+u(k-1)+0.5*u(k-2)+v(k);endP=106*eye(4,4);e=zeros(4,478);e(:,1)=P(1,1),P(2,2),P(3,3),P(4,4);c=zeros(4,478);c(:,1)=0.001 0.001 0.001 0.001;K=10;10;10;10;w=0.995;for k=3:479; h=-z(k-1),-z(k-2),u(k-1),u(k-2); K=P*h*inv(h*P*h+w); c(:,k-1)=c(:,k-2)+K*(z(k)-h*c(:,k-2); P=(eye(4)-K*h)*P/w; e(:,k-1)=P(

6、1,1),P(2,2),P(3,3),P(4,4);enda1=c(1,:);a2=c(2,:);b1=c(3,:); b2=c(4,:); ea1=e(1,:);ea2=e(2,:);eb1=e(3,:); eb2=e(4,:); figure(3);i=1:478;plot(i,a1,r,i,a2,y:,i,b1,g,i,b2,:)title(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辨识曲线)axis(0,500,-2,2)figure(4);i=1:478;plot(i,ea1,r,i,ea2,:,i,eb1,g,i,eb2,:)title(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辨识误差曲线)axis(0,500,0,10)仿真结果

7、:二、自适应控制部分1、设有二阶系统,。(1)按MIT规则设计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2)取,。当分别等于0.1、1.0、3.1、3.5时进行仿真并得出结论; (3)采用修正的MIT,取,当分别等于0.1、1.0、3.1、3.5时进行仿真并得出结论; (4)改变的值,并再对上边的模型进行仿真。解:(1)采用MIT规则设计二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参考模型的微分算子方程为: (1)并联可调增益系统的微分算子方程: (2) 其数学模型: (3)对(3)中的第一个式子对t求导: (4) (5)为参考模型的输出,参考模型稳定,因此当稳态时有: (6)根据上式可以得到: (7)根据Huwits 判据,可得要使系统

8、稳定的充要条件为: (8)满足式(8),则系统稳定。 由(8)可知,若输入或自适应增益较大时,系统可能出现不稳定现象。因此,必须对输入信号加以限制,同时自适应增益也不能选择太大。(2)二阶系统的MIT算法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仿真 图:MIT算法的matlab仿真结构图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仿真结论: 由以上几图可以看出,只有满足(8)式的情况下,系统才稳定。在这个仿真系统中,取,。由(8)式可知,只有当yr(t)3.1时系统才是稳定的,而仿真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当自适应增益固定不变时,随着输入信号yr(t)的增大,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改善,当满足(8)式时,被

9、控过程出现振荡,再增大,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输入信号对系统的影响较大,即系统对输入敏感;在选取适当自适应增益的情况下,当输入信号yr(t)值较小时,系统响应时间快,随着yr(t)的增大,响应时间逐渐延长。(3)二阶系统的修正的MIT算法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仿真 图:修正的MIT算法matlab仿真结构 仿真图形: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 图:,仿真曲线仿真结论:由上面的几个仿真图形可以看出,在自适应增益固定时,该自适应调整律在yr(t)变化很大时,依然工作良好。由此可知修正的M IT算法对输入信号变的不敏感了。(4)在不加修正的系统中,当yr(t)=2.5时,分别取值为0.

10、01、0.06、0.1、0.16、0.2进行仿真图:,仿真曲线 图:,仿真曲线 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仿真结论:在输入信号取固定的值时,当自适应增益较小时,系统跟踪性能不好,随着的增大,动态特性逐渐改善,当满足(8)式时,即时,被控过程出现等幅振荡,再增大,则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在修正的系统中,当yr(t)=0.1时,分别取值为0.01、0.1、0.3、1.5、10进行仿真: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图:,仿真曲线仿真结论:有上面一组图可知,在输入信号固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适当的自适应增益(不大不小的中间值)使得系统有较好的动态性能。2、采用l

11、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图示系统中的自适应律即,和调节规律。yme+ypr(t)_Kc +_f1s+f0自适应律解:系统参考模型的传递函数为 而可调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为:显然,只要调整,总可以使被控对象与参考模型的传递函数相等。取系统参数误差向量, 广义误差向量为, 广义误差为,满足微分方程e+a1 -b1e+a0-b0e=Km-Kpr其等价的状态方程为: 其中 取Lyapunov函数为, ,其中P为正定对称阵,对角正定阵,则V是正定的,现对t求导得: 为了使,用以得出自适应律,在上式中可以取:第一项负定;后两项之和为零。所以有:可调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律为:为讨论的方便,取 ,,正定矩阵

12、并对自适应方案进行仿真。利用MATLAB进行仿真,构建自适应控制系统仿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仿真时,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如下的程序:plot(tout,yout)title(阶跃输入下仿真效果图)legend(yr(t),ym,yp,yp0)当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时,参考模型对阶跃的响应、可调对象对阶跃的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从图上可看出:未采用自适应控制的,系统输出与参考模型输出有很大的差别,当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后,系统的输出与参考模型几乎一致。 若给系统输入幅值为0.1,频率为100的正弦信号,其仿真效果图如下图所示:从上图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系统误差逐渐趋近于0.3.设对象用下面的CARMA模型描述:式中是方差为的零均值白噪声,a1,a2,b0,b1,c1,c2未知并有缓慢时变,试设计一个最小方差控制器。解:预测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