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开挖方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91844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粪池开挖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粪池开挖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粪池开挖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粪池开挖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粪池开挖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粪池开挖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粪池开挖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化池土石方开挖回填及车库顶板土石方回填工程 生化池土石方开挖回填方案生化池土石方开挖回填及车库顶板土石方回填工程生化池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方案重庆长寿华侨木森建设有限公司2015年5月18日目 录1工程概况32编制依据33施工部署33.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33.2、土石方工程施工部署安排34施工方法44.1、土石方开挖44.2、土石方回填54.3、施工技术要点55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66安全管理67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6生化池土石方开挖回填方案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长寿美丽泽京项目工程地点:重庆长寿桃园西二路。根据长寿美丽泽京项目现场察看,场地自然标高落差不大。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现场的地容地

2、貌,本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大约有3000m3。本工程新建化粪池2个,1#化粪池在2#楼处,2#化粪池在4#楼处。其中1#化粪池顶板高程为342.3,高度为3.85米,即基底高程为342.3-3.85=338.45。2#化粪池顶板高程为336.1,高度为5.05米,即基底高程为336.1-5.05=331.05。本工程量不大,基坑开挖需预留1m操作面即长宽各加1米。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石方开挖坡度暂按1:0.35进行开挖,开挖部分后具体开挖坡度以监理、业主根据地勘报告要求为准。2 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有关设计施工图纸、合同(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02)(

3、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安(2009)87号3 施工部署3.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水准仪台1测量使用2全站仪台13挖土机台1土石方使用4破碎机台15运土车辆辆33.2、土石方工程施工部署安排要保证在计划工期内完成土石方开挖施工,必须有序施工,为了保证土石方开挖的顺利进行,防止塌方等不利现象的发生,我们采用放坡开挖办法。具体流程如下:开挖线放样第一步土石方开挖第一步修坡开挖下一步土石方下一步修坡直至基坑底。(1)开挖过程中应遵循先北后南的方向,并预留好汽车坡道。(2)边坡及坑底应留200mm人工清底,以减少雨水和太阳暴晒对土层的扰动。(3)开挖过程中

4、应时时测量挖深,通过放坡系数计算该挖深处的下边缘位置,并由测量人员撒出白灰线进行控制。(4)如果到达坑底后发现基底土层与地勘资料不一致应立即通知业主、监理、设计以及地勘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5)因在施工时运土车辆需从基坑下面往上面运土,因此土石方施工时需预留坡道。(6)为保证达到土石方文明施工要求,避免土石方运输车辆泥土污染市政道路,因此在现场出入口边设置专用沉淀池,现场道路作地面硬化处理。4 施工方法4.1、土石方开挖1、土石方开挖前,在基坑开挖范围内,用石灰线在自然地面标出,再将开挖方向交底说明,期间需用一台钩机分层开挖。2、土石方开挖工作面宽度为1m,土石方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

5、辅。在基坑开挖深度至2m时,开始焊接围檩和水平支撑。机械开挖至-3.8m时,部分土石方采用人工开挖,余土外运至车库顶板回填。3、放坡:开挖深度达5m,查表应按照1:0.35进行放坡。4、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在基坑面四周砌筑250250mm的排水沟,四大对称角设四个沉砂井。(沉砂井半径500mm、深800mm)5、土石方开挖完成,为避免基坑积水和确保施工方便,基坑底四周边设排水沟(250250mm),在四大对称角增设四个集水井,每个集水井配置一台潜水泵,把水从集水井抽至地面水沟,再流入沉砂井排去市政管道。6、至基底时预留200mm,人工紧随进行清槽,将清除的土方送至返铲半径之内带弃。7、在土

6、石方开挖前,将标高引至2#楼的柱子用红色油漆作出明显标记。在土石方开挖时,控制土石方开挖全过程的标高,防止超挖,流砂或塌方现象出现。8、基坑开挖完成后,用人工修整好边坡,确保施工安全。9、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动,裂痕,流沙等现象,暂停施工,必要时,将人员与机械撤至安全的地方,通知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4.2、土石方回填化粪池基坑回填在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进行。采用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摊铺,不平的部位人工进行找平,个别粗粒料集中处要人工加铺细料拌和均匀。整平过程中露出的超粒径石块要及时挖除,大石块挖除后留下的坑洞,要填补至略高于整平层的表面。在靠近结构物1m范围内应使用小型夯实机具进行夯

7、实,严禁使用挖掘机压实,避免对结构物造成影响。施工时应注意,化粪池结构物周边范围应首先进行小型机具的夯实,然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机械压实施工。使用小型夯机夯实时,其压实厚度应小于15cm,以确保其压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使用小型机具夯实时注意要夯实均匀,密实,避免出现死角出现。每层施工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3、施工技术要点 1.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优化施工方案,及时处理施工中发生的技术问题。2. 加强施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3. 合理调度现场挖土运输机械设备,精心安全施工程序,适时调配挖土人力,并保证人力、材料

8、、设备等资源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4. 将水准标高引测到开挖出来的基坑内并做好标记,施工人员根据此标高,控制好挖土面尺寸标高,严禁超挖现象,机械开挖标高达到离高度200时,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杜绝二次技术处理,尽量做到施工一次成活。5. 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放坡,在开挖同时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土体情况,做好护坡工作。6. 施工中放线、标高控制、标高复核等工作必须与监理人员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协商处理。7. 基坑内的排水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工作必须到位,严禁基坑内有积水出现。8. 开挖、堆放时应严格控制土的高度,基坑边坡四周严禁堆放物品。9. 挖机及运输机械在停止作业时,不得停放在基坑边坡附近,应安排专门的

9、停放点。10. 施工中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必须向上级部门汇报,经研究讨论后制定解决方案,严禁擅自行动,野蛮操作。5 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土方开挖工程是风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现场常驻抢险用的施工班组,设置专业安全员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随时听候调遣,抢险机械和车辆以工程施工用机械车辆为主,昼夜安排操作人员值班,保证紧急情况及时出动。6 安全管理1、在土方施工阶段,边坡的防塌是难点,除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良好的施工质量外,还应派专人进行基坑监测,出现不良现象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坍塌事故。2、边坡开挖工程中,要时刻注意边坡的

10、稳定性,在雨后要仔细观察土壤情况, 如发现有裂缝、鼓包、滑动等现象,要及时排除险情后方可施工。3、基坑周边1m范围内严禁堆放重物。4、基坑周边搭设防护栏(单排),1.2M高,刷黄黑相间警告色。5、现场应保证足够照明,现场电气设备均作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线采用三相五线制。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有操作证上岗证,严禁无证上岗。7、施工前应查明现场地下障碍物,在有地下电缆、管线处做出明显标志,严禁在电缆1m范围内进行作业。8、当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需进入机械回转半径内时,必须停止机械回转,机上、机下人员应密切配合。9、反铲作业时,挖机履带应距工作面边缘至少保持

11、1-1.5m安全距离。10、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得进行回转、行走等动作。11、装车时,铲斗不得碰撞汽车。12、施工现场配备大型的照明设备以供夜间挖土施工使用。7 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1、文明施工目标:创文明工地。2、文明施工责任制为了全面落实创建文明工地的要求,本工程实行文明施工责任制,项目管理部经理为本工程的文明工地责任人,具体措施管理范围落实到个人。 3、文明施工措施3.1在出大门口外,设置清洗池,马路上铺设湿草垫,用于扫清轮胎上外带土块。3.2每天收车后,派专人清扫马路,并适量撒水压尘,达到环卫要求。3.3所有施工人员应保持现场卫生,生产及生活垃圾均装入运土车中带走。3.4合理进行施工现

12、场的平面布置,做到计划用料,使现场材料堆放降到最低值,保证场内道路通畅。3.5运输散装材料时,车厢后封闭,避免撒落。3.6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采用低噪音施工机械,对可能产生较大噪音的设备,设置防噪棚,减少噪音污染。3.8机械设备完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做到专人管理。施工材料堆放整齐。 3.9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定期组织专人检查。3.11大门车辆出入口设置砼道路,并设污水沉淀池。设立专职的“环境保洁岗”,负责检查、清除出场的车辆上的污泥,清扫受污染的马路,做好工地内外的环境保洁工作。3.12 项目部、施工队设文明施工负责人,每周召开一次关于文明施工的例会,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文明施工措施落实情况,组织班组开展“创文明班组竞赛”活动,经常征求业主和监理对文明施工的批评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切实搞好文明施工。 共7页第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