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4908187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试卷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五、教学难点: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

2、构;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九、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

3、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主体:(4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航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

4、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大1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186年,“3”计划出台事1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记200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结尾(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

5、出了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个人力量点评:他们将几千年来民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歌。曾经有那么多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神四”发射时工作人员为了扶住即将倾斜的仪器而双手严重受伤亦无怨无悔;“非典”隔离时期的电话指挥、坚决不下火线,保证“神五”的成功发射;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

6、还是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2、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以外,其实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再深入思考分析)明确: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小平的“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离不开改革开放,更准确来说是离不开辛勤劳动创造出一切物质财富的全国劳动人民。没有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航天工程近十亿的经费。梦想的实现,没有劳动人民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无奈地让飞天梦想

7、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如今终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说,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国家的功劳,更有人民的功劳。小结: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具体指出谁的功劳最大,确实很难,应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一个建设成就。老师相信高一()班也将会是这样的集体,将来书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终迈向高考成功的彼岸。希望当你们迈向大学校园的时候,会记得向老师报个喜讯。(笑)(四)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作为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这篇新

8、闻关于“神五”升天的现场报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让给了背景材料中国航天史的叙述,仅在首尾谈及现实场景“神五”升天。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你怎么理解这样的写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几篇新闻(特别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特色,结合本文思考。预设:补充过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说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进文章使文章更有历史厚实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史(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背景材料虽然不一定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建立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拥有

9、自豪感,同时也迫切想知道当中的一些细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艰辛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且把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这就体现了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从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现实的场景,还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文章的结构分析: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10、“神五”发射是重大新闻,关于它的现场报道千千万万,如果只把目光聚在这个现实场景上,那就没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在安排结构上巧动脑筋,以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五”发射为引子巧妙地回顾了中国航天史,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信息后,又以“神五”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尾都是最新消息,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就使得文章的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了。这样首尾呼应的写作结构又叫“首尾圆合型的结构”,形成了一个。我们知道,给人的感觉是和谐、圆融、平稳的,在中国文化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义,特别是和谐圆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征。所以,这篇文章

11、也就给人舒适平稳的感觉了。(五)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明确: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千年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点拨: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喻成“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这对于新闻来说就更为明显,因为新闻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阅读,标题的吸引度往往决定了文章的阅读率,所以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重要性。今天

12、,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这三个部分,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经验,在后面的新闻写作练习中得到启发,锻炼出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六)古有屈原发天问、嫦娥奔月宫,今有国人赴太空、飞天梦终圆。这个伟大的梦想,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现实,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对于我们的激励。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神五”、“神六”的3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透露:目前包括他们位在内的多位宇航员都在接受“神七”的选拔训练。“神七”要求宇航员在太空出舱活动,因此选拔要求将比以往更加严格。但是,所有的宇航员都无怨无悔,认真刻苦地接受着所有的训练和挑战,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航天事业要迈向高峰,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那么,这个

13、目标交给了谁呢?那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学的努力和进取了。十、作业布置:、课外再找资料,补全“中国航天大事记”;2、本文语言看似朴实平淡,但常常隐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请你找找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句子,品味当中的情感,学习这种含蓄而有韵味的笔法。十一、板书设计:导语(1)“神五”成功发射场面、意义首尾圆合型结构主体(426)中国航天大事记(见前面部分)结尾(20)“神五”成功发射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十二、教学后记:1、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备课功夫充足,思路清晰,内容熟悉,钩连恰当,指点细腻到位,板书清晰明了。能够跟随着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密切联系时事进行补充讲解,使课堂教育充实而有说服力,很好地带

14、动学生对课文正确把握。不足的是表达顺畅之暴露出语言有时过于累赘,拖泥带水的弊病,应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适当修饰授课用语,使之简洁到位,不显得过满、过实。、情感教育准确,学生反映踊跃。能够在课堂上把情感教育和爱国知识教育紧密结合,摆脱枯燥说教模式,以亲切的感染力制造合适的气氛,感情丰富饱满,带动学生接受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效果明显。学生纷纷响应,回答众志成城,真切诚恳。3、讲解编排仍需多多琢磨。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课除了问题设计合理,讲解细腻,指点中肯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步骤之间的顺序编排。本次授课的标题含义理解步骤放在课文进入时,学生不容易领悟,若放在课文总结时探讨,相信学生的

15、理解会更透彻。4、分析衔接过于平淡,语言音调起伏不明显。语言的区分度是引起听课者兴趣,加深其理解和把握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恰当运用好这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制造不同程度的起伏,保持课堂的活跃性。自己过于平实的语调,使课堂的步骤衔接不甚明显,有点影响课堂末段的听课效果。、操控课堂能力仍有待提高。课堂开始阶段的图片导入由于图片数量有限,课堂稍微有点混乱,学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授课过程中偶有学生出现分心、窃窃私语的情况,自己操控能力不足,未能作出很有效的管制。必须加强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意识,使自己熟练地掌握堂上的主动权。同时,要多留心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以便恰当地对难题多作讲解,对容易问题轻轻带过,提高授课效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心态要放松,笑容要更多。多注意自己上课的表情,尽量放松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