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902895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 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量检测二(A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景德镇模拟)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解析:选C。“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没有强调农业的季节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播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

2、”等内容都强调了“因时制宜”,但没有说明其本质,故B项错误;氾胜之书等各种著作对农时的记载和分析,从本质上讲服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种禾无期,因地为时”“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2(2019江南十校联考)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在中国地理基础一书中说:“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的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尽管南面的土地已遭受灾害,对炙热沙漠上的人来说仍是有吸引力的 。”材料的核心思想是()A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B地理之手推动民族迁徙C民族冲突不可避免D文明演进呼唤社会和谐解析:选B。“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的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说明是

3、灾难推动了民族的迁徙,故A项错误,“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的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尽管南面的土地已遭受灾害,对炙热沙漠上的人来说仍是有吸引力的”表明由于地理因素的吸引促进民族迁徙,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民族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描述了因为环境变化不得不向好的环境迁徙,没有涉及社会和谐的问题,故D项错误。3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壁等商业大镇。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这说明()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B交通是影

4、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C少数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解析:选D。汴河“湮废”,使得皖北地区水利灌溉受到影响,农业生产水平降低,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就已完成,故A项错误;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金元时期皖北地区经济衰落并不是因为少数民族政权的轻视,故C项错误。4桓宽在盐铁论中说:“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这说明当时()A长途贩运贸易充分发展B北方手工业比南方发达C手工业生产专业化明显D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解析:选

5、C。根据材料“陇、蜀之荆、扬之江南之燕、齐之兖、豫之”,可知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材料提到各地的特产,未体现长途贩运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特产,体现的是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并不存在优劣比较,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古代手工业,故D项错误。5(2019银川质检)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这表明当时工匠()A从封建徭役中得以解放B摆脱了官府对其人身控制C封建义务由力役变银差 D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解析:选C。材料说明明朝工匠若不愿服役的可纳银代役,

6、但“不愿者,仍旧当班”,表明当时工匠并没有从封建徭役中得以解放,故A项错误;元朝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朝“不愿者,仍旧当班”,说明官府依旧对工匠存在人身控制,故B项错误;元朝实行匠籍制,明政府可纳银代役,说明工匠服役由力役向银差转化,故C项正确;明政府纳银代役的措施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潮流,但材料是问纳银代役政策下工匠的变化,D项答非所问,故排除。6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交子的普遍应用B商业型都市兴起C理学禁锢社会思想D宋词成为科举内容解析:选B。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商业

7、型都市兴起,与文艺复兴时代特征相符,故B项正确;交子是北宋出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没有普遍应用,故A项错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上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宋代理学禁锢社会思想”与之不符,故C项错误;宋词没有成为科举考试内容,故D项错误。7(2019长沙模拟)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知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普遍D小农经济稳定解析:选C。唐高祖李渊颁布均田令(规定官民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8、到唐玄宗李隆基下令禁止农地买卖,“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说明当时土地兼并普遍,阶级矛盾激化,“君主专制加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流民问题”严重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普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当时土地兼并普遍,威胁到小农经济的稳定,故D项错误。8(2019咸阳模拟)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正面影响是()A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C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D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解析:选A。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农民失去土地,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故A项正确。9(2019黔东南模拟)西汉惠帝

9、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解析:选C。官方和民间赞成早婚,是古代中国农耕经济下,对劳动力需求的体现,故C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民间婚俗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女大三,抱金砖”是民间对政府规定的一种附和,故B项错误;早婚,多子多福,都是农耕经济要求的体现,故D项错误。10西汉武帝时任命理财家桑弘羊改革财政,实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法”等措施。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专制君主的统治权威B打击王国及地方割据势

10、力C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D扩大国家的财政税收来源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法”等措施是为了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加强专制君主的统治权威”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这些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可以起到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国家的财政税收来源以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11(2019长沙模拟)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

11、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D警惕奢华之风危及统治秩序解析:选B。乾隆皇帝允许商人大兴土木,他的理由是商人经商获利颇丰,其有余力大兴土木,修建豪宅,这能够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材料中乾隆皇帝认为商人大兴土木可以促进市场发展而加以赞同,并不是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故A项错误;“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乾隆皇帝认同奢侈有促进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是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乾隆皇帝指出了奢侈有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

12、积极作用,“警惕奢华之风危及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2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精耕细作,这一模式不采用机械化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模式,所以这种生产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生产率,选择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下列

13、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材料二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

14、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材料三扬州文化铸就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如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的制造,是乾隆直接过问指挥,扬州政府官员负责,扬州艺人悉心制作,才成就了工艺史上的极品。再如源于盐商“例蓄花雅两部”的对戏剧的情有独钟,四大徽班才次第进京,是皇上倡导,扬州政府官员亲自组织,盐商的积极效力,扬州戏曲的繁荣土壤,才使中国戏剧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摘编自扬州大学学报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

15、的具体活动。(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扬州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13分)解析 (1)据材料一中“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得出盐业历史悠久,据材料一中“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得出水运交通发达,据材料一中“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得出商品经济发展。(2)据材料二中“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得出注重城市建设,据材料二中“积极倡办公益事业”得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据材料二“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得出提高扬州文化底蕴。 (3)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三“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得出政府的重视,民众的推动,盐商的喜好;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三“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得出促进扬州文化繁荣和发展,改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得出阻碍社会经济的转型。答案 (1)背景: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2)活动:注重城市建设,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提高扬州文化底蕴。(3)原因:政府的重视,民众的推动,盐商的喜好。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