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90145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教学案例(张跃凤).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逍遥游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之、而、焉、其的常见用法,宾语前置句的特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2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高妙技巧。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2借用寓言阐述深刻道理的技巧。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对照注解自行翻译,提出语言文字方面的

2、问题。2、概括七段大意,提出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3、翻译下列句子: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况且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而彼且奚适也?(而它将要到哪里去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以上工作可用课上时间完成,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教师通过检查了解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导入: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看中的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上人的精神的自由,他看中的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可以说,

3、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一、解题: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二、学习第一段1、学生齐读第

4、一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鲲鹏翱翔要凭借大风。2、语言教学:而: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怒而飞(连词,表修饰)。也: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表肯定语气);是鸟也(助词,表句中提顿),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助词,表判断语气)。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怒而飞:怒,不是恼怒,而是奋起、奋发。3、内容理解:开篇如何描写鲲鹏?为什么要如此描写鲲鹏?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是为了与下文写杯水、尘埃、蜩和学鸠对比提供鲜明的参照物。三、学习第二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大鹏也有所待,有局限。2、语言教学:之:这

5、里几个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同中有异:鹏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状语)徙于南冥也;生物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谓语)以息相吹也;天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主语)苍苍3、内容理解:“亦若是则已矣”的“是”如何理解:指代天的样子,一是苍苍,二是广阔。指代上文描写的鲲鹏腾飞的九万里高空。“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如何理解?说明天地万物各有其不同,也有相通之处。尘埃可以成为雾气,鲲可以成为鹏,积蓄就可以强大。然而,鹏要凭借风,雾气要借助气息,都还有所待。齐谐中如何描写“海运”?写“海运”意在表现什么?“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6、月息者也”;写“海运”意在表明大鹏也必须有所依赖。四、学习第三段1、学生齐读第三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以杯水类比事物必须有所待。2、语言教学:本段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补出哪一种虚词?本段前三句要补出4个“若”,解释为“如果”,这是由于句子里有3个“则”,解释为“那么”,补出后文意连贯。例如:且夫(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而:水浅而(连词,表并列)舟大也;而(连词,表承接)后乃今培风;而(连词,表承接)后乃今将图南;背负青天而(连词,表承接)莫之夭阏者3、内容理解:如何理解本段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以水喻风,以杯水可载草芥,不可载大舟喻大风可负大鹏,结论就是成功必须有所依赖。对比论证。

7、有二重对比,一是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对比,不厚之水载大物与载草芥对比,都是为了鲜明的指出凭借外物的重要性。五、学习第四段1、学生齐读第四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以比喻批驳蜩和学鸠无所待的说法。2、语言教学:时则不至:时则,有时就;不至,意译为飞不上去。之:奚以之(动词,到)九万里而南为;之(代词,这)二虫又何知南:以之九万里而南(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为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奚以(介宾倒置,为什么,凭什么)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知何,懂得什么)3、内容理解:蜩与学鸠为什么嘲笑?他们自以为得到逍遥,进入自由的境地。作者如何批驳蜩与学鸠?以比喻批驳,“适莽苍”“适百里”“适千里”属于三个不同层

8、面,当然凭借有不同。蜩与学鸠至多属于“适莽苍”一类,根本无法理解鲲鹏,所以直斥其无知。六、学习第五段1、学生齐读第五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例证寿命短的无法理解寿命长的。2、语言教学:及:小知不及(动词,比得上,意译为了解)大知其:奚以知其(代词,他们,即小知、小年;这里作然的主语,俗称小主语)然也而:而(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内容理解:本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小知不及大知”承上文,小结第四段内容;“小年不及大年”启本段下文。如何论证“小年不及大年”?例证:小年(朝菌、蟪蛄)众人 大年(冥灵、大椿)彭祖本段作者深入阐述的是蜩与学鸠嘲笑鲲鹏的原因,全在于生命之短暂,其自

9、身生命的局限性决定必然见识短浅。可见“小知不及大知”与“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深入一层。七、学习第六段1、学生齐读第六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引史事论述以小及大的可悲。2、语言教学:焉:有鱼焉(兼词,于此,在这里);有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倒装句:彼且奚适也?(奚,代词,何,哪里;适,动词,到,往;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飞之至:飞翔的最高境界。3、内容理解:这里再写鲲鹏与第一段写鲲鹏是否完全重复?不完全重复。一是详略不同,这里主要讲鲲鹏之大,上文还详写鲲鹏高飞之态。二是内容也不同,汤问棘是史事,齐谐是俳谐之书;这里明确讲凭借云气,上文形象称“野马、尘埃”;这里是斥鴳嘲笑,上文是蜩和

10、学鸠。再写鲲鹏有何作用?一是加强可信性,齐谐是俳谐之书,会有人遗其不典,所以用贤君贤人作印证;二是为了阐述“小大之变”,小与大不同,事物之间客观存在差距,如果想以小及大是可悲的,不是为了阐述有所待。八、学习第七段1、学生齐读第七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由物及人,指出只有毫无依赖,顺应自然,才能真正自由。2、语言教学:而(通耐,能力)征(使动用法,使信服)一国者彼其于世:彼其,两个代词,均解释他,指代宋荣子;于,在,介词。然:未数数然(助词,的样子)也;虽然(代词,这样)3、内容理解:本段指出人存在几种层次?四个层次:一是效比合征之人追求功名利禄 二是贤人宋荣子修养不够 三是御风而行的列子尚待风

11、力 四是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作者阐述四个层次的人意在阐述什么意思?意在阐述庄子修养中的最高境界,即至人、神人、圣人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生活态度来说,主张顺应自然,就政治态度来说,主张无为而治。这样的人就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用原文的语句指出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如何评价庄子的这种观点?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绝对的精神自由。反对追求功名利禄,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主张追求精神自由,具有积极意义;宣扬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完全反对有所依赖,过分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则显示出其思想中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不符合客观实际。要求彻底摆脱各

12、种传统价值和世俗观念的束缚的思想,也可能导致虚无主义。教学建议1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建议用两课时完成,语言文字以自学为主,课前完成,课上适当拓展;水平较差的班级可以用三课时,适当增加朗读、字词句方面的训练。2本文的学习重点应该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疏通文句,串讲翻译的层面。课后作业1整理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餐而反(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

13、,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3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4古今异义词(1)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5固定句式(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6翻译下列文段,加深

14、对逍遥游的理解:(1)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参考译文: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了一个神人,肌肤有若冰雪一般洁白,容态有如处女一般柔美。不吃五谷,吸清风饮露水。乘着云气,驾御飞龙,而遨游于四海之外。(2)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参考译文:至人神妙极了!山林焚烧而不能使他感到热,江河冻结而不能使他感到冷,雷霆撼山岳而不能使他受到伤害,狂风激起海浪而不能使他感到惊恐。这样的至人,驾着云气,骑着日月,而游于四

15、海之外。(3)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庄子大宗师)参考译文:古时候的真人登高而不发抖,下水而不觉湿,入火而不觉热。(以上联系视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布置)资料附录1、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