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883907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总结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开展资金的通知文件,根据州财政局州农牧农村局关于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开展资金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加快构建县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结合我县实际,为“乡村振兴培育技术人才,认真制订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工作,现将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思路根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教兴农、人才强农、高素质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立足产业培育和突出培育重点的原那么,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效劳现代

2、农业产业开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强化项目管理,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质量,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二、示范作用2023年,我县重点任务是开展教育培训和认定管理,制定和落实支持扶持政策,创新机制模式,健全制度体系。按照省州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认真组织好培育工作。三、任务完成情况一是完成情况。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坚持以高素质农民、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共完成370名,其中:完成遴选培育经营管理型306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1人(2023年),农业经

3、理人15人(其中省级调训4人、州级调训11人),专业生产型48人。县级培育354人评价率86.6%以上,其中培训学员主要来自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主要培训种养殖实用技术,并且兼顾搞好安全用电、艾滋病预防等培训,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2023年基层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二是开展示范培育。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方案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方案为引领,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23年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1人(2023年1人),农业职业经理人4人,依托该项目开展为期3年的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效劳等工作。三是建立健全

4、培训体系。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职工大学、省农业播送电视学校、省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农业职业院校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效劳机构、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州农科院、州畜科院和农民合作社等多元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培训工作。四、实施内容(一)遴选培育对象。财政补助资金重点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涉农创业者、建卡贫困户为主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适当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效劳型职业农民。县按照茶叶、毛驴等主导产业摸底调研,掌握培育对象的产业规模、从业

5、年限、技能水平、培训需求、政策要求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纳入培育对象库,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原那么上培育对象年龄不超过60周岁。(二)确定培训机构与师资,搞好培训工作。县农牧和科技局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那么,按照相关条件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型对多方资源进行遴选,确定县植保站、县农技站、县种子站、县经济作物管理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县畜牧站、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为培训机构,向社会公开并进行备案管理。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牵头组织落实本县培育工作,按要求选送学员到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

6、进行培育,防止以分派培训任务的方式招标培训机构。要积极采取政府购置效劳等形式,吸收市场主体充分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培育效率。县根据需要遴选一批优秀师资纳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对入库师资严格把关。建立师资库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资源配置和考核管理机制,原那么上选派入库师资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并对入库师资实行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及时清退不合格师资。发挥好入库师资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三)明确补助标准和合理开支。根据省州相关规定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补助标准为:2023年下达项目资金(甘财农20233号)用于202

7、3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人,农业经理人,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人员。补助标准按照2023年2月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预通知执行。项目总资金130万元(甘财农20233号)。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等相关支出,不得用于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学杂费补助。1、2023年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对象暨2023年创业孵化省级培训1人0.35万元,课时15天;2、农业职业经理人省级培训每人8000元,培训时间不低于15天,4人合计3.2万元;农业职业经理人州级培训每人8000元,培训时间不低于15天,11人合计8.8万元。农业职业经理人调训共

8、计12万元;3、经营管理型县级培训,每人3600元,培训时间不低于15天,共培训306人合计110.16万元;4、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县市级培训,每人1600元,培训时间不低于7天,共48人合计7.68万元。培训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培训、认定管理、学员补助、教材教具、信息化手段和后续跟踪效劳等相关合理支出。(四)强化创新机制。一是创新培育机制。突出需求导向,开展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效劳,对考核合格者进行统一认定。加强认定后职业农民的管理和知识更新。坚持农民自愿,我们积极探索“财政补贴、机构让利、农民出资、先学后补等机制,原那么上政府补贴一局部、农民自己出一局部,推进培育机制创新。二是创新培育模式。实

9、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县以茶叶、毛驴等产业开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全程进行培育。强化分类指导,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三是创新培育内容。我县参照农业部发布的培训标准,结合我县实际,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根据产业开展、市场情况对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摸底调查,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育方案。培育机构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四是创新培育手段。为适应现代远程在线教育开展趋势,我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

10、移动互联效劳、开通短信、视频等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提高培育针对性、有效性和标准性。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构建多层次培养职业农民立交桥,定向培养职业农民,探索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我县农业、财政部门切实强化工作协调和组织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监督考核、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任务落实,工作方案于2023年5月12日前报州农牧农村牧局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科备案。(二)突出项目监管。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会同县

11、财政局按照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农民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方法的通知规定,结合项目管理要求,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督导,严格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三)加强考核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省对县、县对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分层进行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培育任务完成、学员满意度、学员库和师资库建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绩效考评结果要作为下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因素。我县积极探索由县委组织部第三方进行培育效果评价的模式。(四)注重宣传引导。我县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加大对培育工作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播送、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及时报送培育工作简报,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推介,积极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的良好气氛,完成上报培训简报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