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和童心的随想.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88390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和童心的随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心和童心的随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心和童心的随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心和童心的随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心和童心的随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和童心的随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呼?”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一个真

2、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因为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

3、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已经现出成功的曙光!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

4、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

5、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我们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北约东扩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马拉多纳或郝海东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

6、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本来,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就发火甚至对学生粗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教育技巧或者说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有过至今想起来有不少令我脸红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 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情弦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