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488376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3年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深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工作意见 党的十七大将统筹城乡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新要求。按照中央精神和?XX省2023一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吉政发20231号的总体安排,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两年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实现良好开局的根底上,从202322年开始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破解各类矛盾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凝聚备方面力量,加快建设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根底。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

2、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高举申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和统筹城乡开展方略,坚持走申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开展新格局,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社会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强力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努力创立文明、民主、繁荣、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一、明确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紧紧围绕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凤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3、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要有新进展,农民收入水平要有新提高,农村改革要有新步伐;社会事业开展要有新举措,社会风气要发生新变化,村镇改造要取得新成果,基层党的建设要有新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耍开创新局面。到2023年建设目标是:在建设进度上,实现三个率先:城市所辖区除XX市XX县区、XX市XX县区、XX市XX县区、XX市江源区和XX县区外的村,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局部根底较好的申心村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202322年推进000个村,202322年推进202300个村,2023年50以上的村镇基木到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 在经济开展上,实现六个较大幅度增长。一是粮食产量再增产

4、20230亿斤,到达600亿斤阶段性水平;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0元,到达6000元;三是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到达4000亿元,年递增15;四是畜牧业养殖产值突破202300亿元,年递增9;五是园艺特产业产值增加200亿元,到达520亿元;六是林业总产值翻一番,到达500亿元。 在公共效劳上,实现七个全覆盖、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全覆盖,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到达20230;二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每村建有l个标准化卫生所;三是农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村建文化共享二程效劳点到达20230,每个行政村年放映电影2场,行政村放映电影比例到达00;四是农村最低

5、生活保障全覆盖,应保人群享受保障到达20230;五是农业保险全覆盖,主要粮食作物和畜禽品种全部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六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覆盖,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七是农村就业效劳全覆盖,乡镇、村劳功保障工作平台组建率到达20230%。 在根底建设上,实现值个明显改善、一是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根本完成重大水利i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灌区治理和抗旱水源为重点的农团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农机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全程农机化示范区覆盖到所有产粮大县,示范区内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三是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及草原建设、湿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加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初步建立;

6、四是村容镇貌明显改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五是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 在改善民生上,实现五个村村通,一是根本实现农村遣路村村通,新修道路3.5万公里,所有乡镇和95以上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二是基木实现播送电视村村遁,90以上的20户以上自然屯收听收看播送电视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三是基木实规电力村村屯通,动力电入户进农田;四是根本实现饮用水村村通,解决32023万农村人口饮水平安问题,农村平安饮水普及率到达73左右;五是根本实现信息村村通,村级信息效劳点覆盖率到达80以上。 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五个创新。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农格局,农业

7、科技奉献率到达55;二是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效劳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多元投融资平台;三是推进农村效劳创新,建立运转协调、功能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四是推进农村组织创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五是推进农业应急管理创新,全面建立起防灾减灾避灾预警预测机制和应急预案。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分类推进 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统筹推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规划,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申心村集申,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木、提高公共效劳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存质量、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搞好农村根本情况普查。202322年,全省全面完成乡镇

8、、行政村、自然屯和国有农场根本情况分类普查,搞好数据分析和整理,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对村镇规划实施和建设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202322年以县市为单位,全面开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明确重点建设的申心村、中心屯,制定未来五年年度建设推进方案,确定推进点,实现科加强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2322年全省完成00个镇、202300个村规划编制任务,2023年前完成全省所有镇、乡和50的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将备类国有农场纳入规划编制范围。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坚持把开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

9、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现代农业开展步伐。着力开展粮食、农产品加工、牧业、园艺特产和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纽织化和农民技能化六化进程,着力实施增产百亿斤粮食、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水利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精品畜牧业跨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科扶创新、农产品质量平安八大工程,提高现代农业开展水平。 大力开展村镇经济。以开展县域经济为统领,实施产业富村、科扶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开展模式,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沪业格局,专业村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开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纽织。围绕农机化示范区

10、、畜禽养殖场小e、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和农村效劳业,培盲开展备类专业经济协会和合作社。加强辅导培训,完善配套政策,标准运作机制,提高带动能力。到2023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到2023000个,带动农户300万户。 开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等形式,盘活视有闲置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加强集体机动地、册外地、荒地、荒山、荒滩、荒水经营管理,增加集体资源性收入。积极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努力解除债务对乡村的困扰。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实现林业资源优化配置申促进集体和农民分享应得利益。到2023年,乡村债务负担明显减轻,20以上的乡村集体经济纽织实现盈余,为社会

11、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投入和有效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改革开放成呆全民共享。 实施村容镇貌整治工程。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脏乱差。突出抓好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三线?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四清四改?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加快农村人畜别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 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呆取旧村改造、集申建村、生态移民和消灭空壳村及迁移居户等方式,集申力量搞

12、好农村泥草房改造,积极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对现有砖瓦房进行改造提高;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到200年,全省基才上消灭泥草房,30以上的农户住进环保节能、平安实用、新颖漂亮的新居。 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以秸秆气化、沼气建设、风能和太陀能利用为重点,提高农村再生请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从202322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建20230个秸秆气化站,新增农村沼气池3一5万个。 实施双千村企共建工程。积极引导和推动全民所有制企此、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三资企此、私营企业及其它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效劳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

13、农村开展造血功能。每年纽织200户各类企业与200个村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到202年,共组织000个备类企业与202300个村进行对接共建,实现村企互利共赢、共同开展。 实施便民效劳配套工程。按照效劳均等化和便民利民的要求,以农村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建设为主体,推动农村效劳业开展。在试点村和推进村积极构建现代农村物流、水利灌溉和农村居民供水、农机作业、市场信息、交通运输、邮政通讯、信贷网点、电力供给、播送影视、医疗卫生、方案生育和教育文化以及餐饮洗浴、旅游观光等效劳设施,推行法律、会计、公证、咨询、广告、设计、市场管理等便民效劳,打造农村社区居民点效劳业开展新平台。到2023年,全省建成农村社区综合

14、效劳申心2000个。 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进一步整合农此、劳动、教育和播送电视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实施申等职业教育百强校方案,每个县集申建设1所多功能示范性职业教育申心,每个乡镇建设个技能培训基地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 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阳光工程坤春风工程,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大力开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到2023年,全省农村接受职业教育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比重60以上,全省50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2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及非农产业,人均劳务收入到达2600元左右。 五、着力完善机制,调动各方面

15、积极性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工作格局的要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立完善稳定投入的增长机制。省、市、县三级都要集申表达申央提出的三个明显高于要求,切实增加三农投入。202322年省财政继续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亿元,主要用于补助编制省级村镇推进点规划、根底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工程开发。市州八县市、区要设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建立完善工程资金整合机制。省直各有关部门实施乡村公路建设、农村六小工程键设、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定点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泥草房改造和移民搬迁等工程,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对国家和省分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各种文农资金,市州、县市、区,政府在不改变资金根本用途和管理渠遣的前提下,可进行整合,捆绑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立完善帮扶指导机制。深入纽织实施市带县、城帮乡活动,促进城市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根底设施向农村廷伸,推动城乡一体开展、共同繁荣。全省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