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艺术的本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87892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导论-艺术的本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艺术导论-艺术的本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艺术导论-艺术的本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艺术导论-艺术的本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导论-艺术的本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导论-艺术的本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的本源班级:* 姓名:* 学号:*(攀枝花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攀枝花,617000)摘要:艺术家以某种方式必然地成为艺术作品的本源而作品成为艺术家的本源,同样地,艺术以另一种方式确凿无疑地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都势必成为艺术之本质的问题。但由于艺术究竟是否存在和如何存在的问题必然还是悬而未决的,因此,我们将尝试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关键词:艺术 本源 本质 The Origin of Art*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Panzhihua University,

2、 Panzhihua 617000, China Abstract: Artists in some way becomes the origin of art works and works as the artists origin, likewise, art in another way conclusive undoubtedly become artists and the origin of the work. The origin of art works are certainly becomes the art essence of the problem. But as

3、a result of art whether exist and how problems will still be in suspense, therefore, we will try to be above suspicion doubt to the practical action of art to find the essence of art.Key words: Art, Origin, Essence1 前言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是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某件东西的本质。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

4、源。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按通常的理解,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的活动,通过艺术家的活动而产生1。但艺术家又是通过什么成其为艺术家的?艺术家从何而来?使艺术家成为艺术家的是作品;因为一部作品给作者带来了声誉,这就是说,唯作品才使作者以一位艺术的主人身份出现。艺术家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不可或缺。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全部包含了另一方2。无论就它们本身还是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艺术家和作品都通过一个最初的第三者而存在。这个第三者才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的名称,那就是艺术。2 什么是艺术3什么是艺术?这应从作品那里获得答案。什么是作品,我们只能从艺术的

5、本质那里获知。任何人都能觉察到,我们这是在绕圈子。通常的理智要求我们避免这种循环,因为它与逻辑相抵触。人们认为,艺术是什么,可以从我们对现有的艺术作品的比较考察中获知。而如果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艺术是什么,我们又如何确认我们的这种考察是以艺术作品为基础的?但是,与通过对现有艺术作品的特性的收集一样,我们从更高级的概念作推演,也是同样得不到艺术的本质的;因为这种推演事先也已经有了那样一些规定性,这些规定性必然足以把我们事先就认为是艺术作品的东西呈现给我们。可见,从现有作品中收集特性和从基本原理中作出推演,在此同样都是不可能的;在哪里这样做了,也是一种自欺欺人。 因此我们必得安于绕圈子。这并非权宜之计

6、,亦非缺憾。走上这条道路,乃思之力量;保持在这条道路上,乃思之节日假设思是一种行业的话。不仅从作品到艺术的主要步骤与从艺术到作品的步骤一样,是一种循环,而且我们所尝试的每一个具体的步骤,也都在这种循环之中兜圈子。3 寻找到真实的艺术4为了找到艺术的本质,找到在作品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东西,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现实的作品,追问一番:作品是什么,它如何成其为作品。每个人都熟悉艺术作品。人们在公共场所,在教堂和住宅里,可以见到建筑和雕塑作品。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被人收集起来展览。如果我们从这些作品的未经触及的现实性角度去观赏它们,同时又不自欺欺人的话,就必将看到,这些作品就是自然现存的东西与物的

7、自然现存并无二致。一幅画挂在墙上,就像一支猎枪或一顶帽子挂在墙上。一幅油画,比如说凡高那幅描绘一双农鞋的油画吧,就从一个画展周游到另一个画展。人们寄送作品,就像从鲁尔区运出煤炭,从黑森林运出木材一样。战役中的士兵把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与清洁用具一起放在背包里,贝多芬的四重奏被存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就像地窖里的马铃薯一样。 所有艺术作品都有这种物因素,要是它们没有这种物因家一成为什么呢?但是,我们或许不满于这种颇为粗俗和肤浅的艺术见解。虽然发货人或博物馆里的清洁女工可能按这种艺术作品的观念行事,我们却必须把艺术作品看作人们体验和欣赏的东西。不过,即使享誉甚高的审美体验也摆脱不了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在建

8、筑物中有石质的东西,在木刻中有木质的东的,在绘画中有色彩的东西在语言作品中有话音在音乐作品中有声响。在艺术作品中,物因素是如此稳固,以至我们毋宁反过来说;建筑物存在于石头里,木刻存在于木头里,油画在色彩里存在,语言作品在话音里存在,音乐作品在音响国存在。这是当然的人们会这样附和。然而,在艺术作品中这种不言自明的物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对这种物因素的追问很可能是多余的,也许还会造成混乱,因为艺术作品远不只是物因素。它还是某种别的什么。这种别的什么就是使艺术家成其为艺术家的东西。当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但是它所道出的远非仅限于纯然的物本身。 作品还把别的东西公诸于世,它把这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

9、所以作品乃是比喻。在艺术作品中,制作物与这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作品乃是符号。比喻和符号给出一个概念框架,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在这一视角中去描绘艺术作品的、但在作品中唯一的使这别的东西敞开出来,并把这别的东西结合起来的东西,仍然是艺术作品的物因素。看起来,艺术作品中的这种物因素仿佛是一个屋基,那别的东西和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而且,艺术家以他的手工活所真正地制造出来的不就是艺术作品中的这种物因素吗? 我们的意图是找到艺术作品的直接的和全部的现实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其中找到真实的艺术。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弄清作品的物因素。为此,我们必须相当清晰地认识物究竟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艺术作品是

10、否是一件物,别的东西正是附着于这物之上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决断,这作品是否根本上就不是物,而是那别的什么。4 艺术的本质5艺术的本质就应该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可是迄今为止,人们却一直认为艺术是与美的东西或美有关的,而与真理毫不相于。产生这类作品的艺术,亦被称为美的艺术,以便与生产器具的手工艺区别开来。在美的艺术中,艺术本身无所谓美,它之所以得到此名是因为它产生美。相反,真理倒是属于逻辑的,而美留给了美学。 可是,艺术即真理自行设置人作品这一命题是否会使已经过时的观点,即那种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和反映的观点,卷土重来呢?当然,对现存事物的再现要求那种与存在者的符合一致,要求去

11、摹仿存在者;在中世纪,人们称之为符合;亚里土多德早已说过肖似。长期以来,与存在者的符合一致被当作真理的本质。但我们是否认为凡高的画描绘了一双现存的农鞋,而且是因为把它描绘得惟妙惟肖,才使其成为艺术作品的呢?我们是否认为这幅画把现实事物描摹下来,把现实事物转置到艺术家生产的一个产品中去呢?绝对不是。艺术作品决不是对那些时时现存手边的个别存在者的再现,恰恰相反,它是对物的普遍本质的再现。每个人都熟悉艺术作品。人们在公共场所,在教堂和住宅里,可以见到建筑和雕塑作品。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被人收集起来展览。如果我们从这些作品的未经触及的现实性角度去观赏它们,同时又不自欺欺人的话,就必将看到,这些

12、作品就是自然现存的东西与物的自然现存并无二致6,7。5 结语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美术同其他的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这就是说,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8。包括物质,精神等,即是说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个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可以说,一切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9。参考文献1 顾明远. 论学校文化建设,北京:教育出版社,19822 杨占河.追问艺术的本源由系列油画大地精神展开的文学思考,19963 程金生,论艺术的本源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思想探析,19974 熊艳花.论课堂讨论的艺术,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1期5 詹薇.艺术与思想道德互促意义之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5期6 王玉香.爱,要讲究艺术, 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年1期7 李瑞俊.关于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美术,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年12期8 左春和.艺术在功利化教育中的价值颠覆,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年B12期9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