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8704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是人体第七对颅神经,即面神经受损害所致。面神经由脑部的皮层中央前回发生,到达脑部中转站面神经核,然后再穿过隧道样的面神经管,分布到面部。面神经核以上的纤维称为面神经中枢部分;面神经核以下的纤维为周围部分。面神经掌管着人体的面部表情肌肉,形象地反映着喜、怒、哀、乐等感情变化。所以,在面神经的通路上某一部位一旦受损害,即会发生面神经麻痹,出现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面神经麻痹分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分别因面神经的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受损害所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见发病诱因,与面部受风寒、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主要是面神经的周围部分发生炎症病变,表现病灶侧面神经损害的症状

2、,一般不伴有肢体瘫痪。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常由脑血管病引起,往往伴有偏瘫及其他症状,如腱反射异常、巴氏征阳性等。由于颜面下半部的肌肉受对侧大脑皮层所支配,面上部肌肉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所支配,所以,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面下部肌肉瘫痪的症状,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患者常于静止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颜面上部肌肉由于未出现瘫痪,因此,病人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尖高度与眼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于病侧全部颜面肌肉均瘫痪,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所以,患者作一些表情运动时,表现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不同,例如患者闭眼时,

3、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时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叫做Be11氏征。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弛,故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眼裂变大,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呈斜卵圆形。中枢性面瘫的一般症状可由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所引起,患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可能的病因是: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更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或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中枢性面瘫,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中枢性面瘫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

4、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中枢性面瘫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移行于面肌痉挛者极为罕见。中枢性面瘫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Babinski氏征等。中枢性面瘫的一般症状有时并没有周围性面瘫表现明显,也更易被忽视。面瘫的防治知识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徐沙贝什么是面瘫?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于支配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的面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中医称之为“口僻” 或“口眼歪斜”。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面神经水肿,髓鞘

5、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病因目前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面瘫可能由于某种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所引起。面瘫常在局部受冷风吹拂或着凉后发生,故可能是因寒冷引起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和毛细血管的损害,而发生水肿;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受压和阻碍淋巴与血液的流通,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面瘫。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雨淋、吹风、吹空调、受凉等)袭击,络脉空虚,风邪寒邪趁虚入中,气血痹阻而致使局部经络淤滞,筋肌纵缓不收。妊娠女性发病率较普通女性高,尤其是产前2周至产后2周。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5倍。7%-10%患者有家族史。各个年龄段

6、都可能发病,30岁-45岁好发,15岁以前发病者相对少见。约半数病前有头面部受凉史,约20%病前有过度疲劳,约20%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临床表现起病急,常无自觉症状,不少病人主述临睡前毫无异常,但晨起梳洗时感觉不能喝水与含漱,或自己并无感觉而被他人首先觉察。这种不伴其他症状或体征的突发性单侧面瘫,常是面瘫的典型表现。面瘫多在1-6个月间恢复,70%-85%彻底恢复或恢复比较好,少数病人可能完全不能恢复或者恢复不理想。恢复不理想者,常见于耳部出现疱疹的病人、以前有过面瘫史的病人、起病时面瘫程度重的病人、未及时诊治的病人、老年人、有糖尿病的病人、高血压病人或是耳后疼痛明显的病人。约10的病人可能

7、再次复发。恢复不理想的病人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有:面肌瘫痪、痉挛、联带运动、挛缩、鳄鱼泪征、眼睛干燥、听觉改变和味觉改变等。面肌瘫痪,即额纹减少、闭眼困难、口角歪斜,眨眼、笑时面部不对称更明显。面肌痉挛,即病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联带运动,即病人在闭眼的时候,嘴巴会跟着抽动,或是在嘴动的时候,眼睛也跟着一块闭。面肌挛缩,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加深、脸裂缩小、口角反向患侧牵引,使健侧面肌出现假性瘫痪现象。鳄鱼泪征,表现为病人吃食物时,尤其是吃味道浓的食物时,患侧眼睛会不自主地流泪,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会不自主流泪。预防常识面神经炎是中青年比较常见的一种“口角歪斜疾病”。若出现一侧耳

8、周疼痛伴随该侧眼脸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对侧,应立即到神经专科的医院就诊。面神经炎患者在起病后3天内接受激素治疗,特别是24小时以内接受激素治疗的,约90可获得理想的恢复。患者应当将自己所患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胃十二指溃疡、肺结核、高血压等)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如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面瘫一旦确诊,若无药物禁忌,应尽早使用激素、甲钴铵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则容易造成面瘫的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可靠的疗效。患了面瘫应怎样对待?面瘫从出现症状到治愈,通常有4个病程发展阶段。第一周为面神经麻痹期;第二至三周是病情稳定期;第三至四周是面部神经复苏期;

9、第一个月至第六个月是面神经恢复期。即使发现病情,立即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也会经历这4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第一周至第二周,症状会有加重的表现。这不是因为治疗的效果不好,而是疾病发展的正常表现。如果不进行治疗,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有的人因为看到病症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就放弃了正规治疗,自行胡乱用药。这是非常错误的。面瘫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万万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因此,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事实上,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并到正规医院就诊,70%8

10、5%的面瘫患者都能够得到理想的恢复。还有的人治疗比较及时,症状控制比较好,但是没有完全恢复就停止了治疗。这样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面瘫能否治愈,首先在于治疗是否及时,其次在于治疗是否彻底。如何减少面瘫的发生?增强体质、饮食起居有度可减少面瘫发生。专家提醒,对该病应做到未病先防。面瘫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劳累、紧张或汗出后体虚,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头面部受风寒所致。所以,在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几点,一定可以防患于未然。l 远离风寒 吹冷风、受冷水刺激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空调、风扇,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出大汗之后。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

11、、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尤其应多加注意。勿用冷水洗脸,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020分钟后进行足底按摩。l 注意休息 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l 心理减压 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倾诉、听音乐、旅游、适当运动等。l 适当锻炼 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环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l 膳食合理 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l 及时就医 一旦发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