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86606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明清瓷器上龙纹的演变除了缠枝花卉纹之外,龙也是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 这个中国特有的题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威武有力、生 动灵活,并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为各代龙纹 的基调。但是在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上,由于绘画技 法和审美观念不同的缘故,各代的陶工们仍然赋予龙纹许多 不同的变化,因此本文按照时代先后,说明青花龙纹的演变 概况。一、元代龙纹元代陶工以线条勾勒龙纹的形状,龙首作 斜角侧视状,嘴巴微张,舌头从中吐露,圆形的双眼有如戴 上眼镜一般,前额微微凸起,头部的毛发与腿上的关节毛都 呈飘带状,体表以细线描绘鳞片纹或网格纹,四肢各有三爪 或四爪,爪子尖长,如同鹰爪一般锐利。无代

2、青花能敝元代能彼具有眼领眼、飕爪 和吐舌,前糖御凸,器毓瞰 片,毛娶好薜呈施带状8例如图一为元代的青花龙纹,此龙位于元代青花扁壶上, 该器的壶身略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表面用云头纹区隔出二种 纹饰题材,在云头纹内部绘满繁密的缠枝花卉纹,并有两只 凤鸟穿梭其间;而在云头纹以外的器表上,则有两个龙纹以 一升一降、左右并列的形态,戏耍于波涛之上。我们从图中 所撷取的局部特写里,看到元代龙纹以粗细并用的线条勾勒 出张口吐舌、拱身舞爪的形象,长条状的毛发分散飘扬,以 富有律动的线条呈现出活泼生动的风格。相同的龙纹也可见 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所收藏的青花飞龙纹扁壶上,虽 然该器的壶口改用金质套管,肩上双系

3、也已缺佚,但是壶身 仍旧完好,表面除了有云头纹包围的缠枝花卉之外,正中处 描绘一个龙纹,独自飞舞于波涛上方,龙纹的肢体灵活弯转, 长须和毛发冉冉飘扬,从它的眼镜眼、鹰爪、吐舌、前额微 凸、体施鳞片及分开飘带状的毛发来看,都是元代龙纹的典 型特征。二、明代龙纹明代的青花瓷器虽然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但是龙纹的形象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这种改变表 现在龙首、龙身及龙爪上最为明显。亡画二,明宜德育花能筱越唇、平额、国本爪, 成束往前魅是明代旎袖的 其型特徵S例如图二为明代宣德朝所制作的青花葵口盘的局部特写, 盘的内底以青料描绘一个昂首挺胸、跨步行走的游龙,身边 缀以云朵,犹如在云中翻腾一般。龙

4、首部份维持眼镜龙的形 式,然而嘴巴闭上,唇部向上翘起,额头较平,头上的毛发 成束往前飘,身体表面以青料涂绘一片片的鳞片,五根脚爪 分布均匀,好似风车一样,整体风格显得颇为稳重。而这种 眼镜眼、翘嘴唇、平额头、风车爪及成束彳主前飘的毛发,正 是明代龙纹的最大特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宣德朝 青花瓷中,即有不少以龙纹为饰的钵、碗、杯、盘等器物, 都具有上述的特质。不过,到了明代嘉靖时期以后,青花龙 纹在绘画技法的改变下又有一些变化。国三;明翦皆言花能彼明代槌期操平壁法堀色,明 骨和尖爪一笔甫成,触得樗 里而草率件例如图三为明代万历朝青花盘的局部特写,图中所示的龙 纹绘于圆盘的内底,龙首仍是斜角

5、侧视像,头上的毛发成束 往前飘,张开的五爪如同风车,造形与宣德时期近似。但是 龙纹的身体以简单的线纹勾勒鳞片,再用长笔平涂法填上均 匀的颜色,趾骨和尖爪部份一笔画成,内部也填上相同的色 彩。这种简化的笔法与平涂式的填色方法,让明代后期的龙 纹显得比较草率,例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属于嘉 靖、隆庆、万历的青花瓷器,即有不少龙纹呈现如此的简化 风格。三、清代龙纹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 品,也有当代创新的款式,这种现象自然也反映在龙纹的制 作上,不过清代的仿明龙纹大多有形无神,无法与明代龙纹 相比,但是当时所设计的新式龙纹,却因为有了全新的气象 而成为此一时代的象征。清代的新兴龙纹

6、一改明代晚期的简 单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写实的形象出现。此处因为缺乏 青花龙纹图片,所以暂时用图四所示的黄地绿彩龙纹来做说 明。使固四A清康熙黄地程彩匏皱凸眼、色额、底下巴,上 毛娶篷聚散凯,腿上筋毛 短小身上螭片直宙四肢 如座爪,是清代能筱的特徵此一龙纹绘于黄绿彩盘的内底处,是清代康熙朝的作品, 龙首作张口咆啸状,眼睛略为突出,额头向上隆起,下巴长 如戽斗,头上的毛发蓬松散乱,身上的鳞片具有写实性的立 体感,五爪张开成四加一的形式,犹如鸡爪一般,四肢 关节毛短少,成为清代龙纹的典型特征。相同的龙纹可见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康熙朝青花海水云龙纹瓶与青花 海水龙纹印盒上,其扭身腾跃、威猛有

7、力的形象,呈现康熙 龙纹特有的气势与精神。到了乾隆时期,以正面像为首的龙 纹开始兴起,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朝青花龙寿纹 螭耳六方瓶,是由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亲自设计,为乾隆皇帝 祝寿的器物。该器的瓶身呈六边形,由瓶口至圈足各有不同 的纹饰,其中位于器身腹部的六个龙纹是全器的主纹,龙首 由正前方取像,额头高高凸起,双眼圆睁,嘴巴张开露出獠 牙,蓬松的毛发由双颊两侧及头顶处向上飞扬,正是乾隆朝 龙纹的最大特色。图五)渭光褚青花能缺上毛娶向槌琏下9瞰片表 琨随意,滂聿技法趣松储化 ,是清代晚期能彼的超碧导然而,到了嘉庆时期以后,以威猛写实形象著称的清代 龙纹也开始发生转变,如图五所示的龙纹来做说明,此龙绘 于光绪朝青花龙纹盖碗的内底,高额头、双凸眼,头发蓬松 散乱,爪子如鸡爪般张开,以及关节毛短少的现象,都是清 代龙纹的典型特征。不过,散乱的头发向后垂下,身体用简 单的线纹勾勒鳞片,再以近似平涂法的方式填色,不仅缺乏 清代早期龙纹的立体感和写实性,龙纹的精神也不像早期一 般威武了。中国古代的青花龙纹,在不同的绘画技法下呈现 活泼、稳重及写实等特色,不仅反映出相异的时代风格,也 是我们鉴赏青花瓷器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