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修建历史.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82595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的修建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城的修建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城的修建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城的修建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的修建历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长城的修建历史1、春秋战国时期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为了抵御邻国的入侵,在各自周边边境上建有防御性围墙,逐渐形成长城。最早出现的长城是齐长城和楚长城,其后各国纷纷仿效。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奠定了中国北方长城的基础。历史上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朝代有:秦、汉、明三朝。修建过长城的朝代还有:隋、北魏、北齐、北周、辽、金等朝代。2、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族的入侵,秦始皇派亲信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和数百万民夫,用了9年时间把秦、赵、燕三国的北长城连接了起来,构筑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的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的第一个高峰期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东西走向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防御工事。长城全长12700多里,故称其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长城的修建历史1、春秋战国时期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为了抵御邻国的入侵,在各自周边边境上建有防御性围墙,逐渐形成长城。最早出现的长城是齐长城和楚长城,其后各国纷纷仿效。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奠定了中国北方长城的基础。历史上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朝代有:秦、汉、明三朝。修建过长城的朝代还有:隋、北魏、北齐、北周、辽、金等朝代。2、秦长城 公元前22

3、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族的入侵,秦始皇派亲信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和数百万民夫,用了9年时间把秦、赵、燕三国的北长城连接了起来,构筑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的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的第一个高峰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东西走向的万里长城。3、汉长城 西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对汉王朝的统治构成一定威胁。汉武帝刘彻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征服匈奴,在秦长城以北又修建了一条外长城。外长城西起今新疆经蒙古国、内蒙到黑龙江,全长2万里。 4、明长城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朝代。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开国在南京,同年大将徐达打到北京,元顺帝北逃。

4、明朝初年的蒙古族,中后期的女真族(满族),都对明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从1368年到明朝亡国,先后大修长城18次。明长城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 12700华里,经过了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宁夏、甘肃九个省市自治区,这就是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二、明长城修建的特点三、长城的历史作用1、军事作用 防御性的城墙。2、经济作用 (1)守城将士屯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2)长城内经济稳定发展。3、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 长城的修建有利于游牧民族放弃落后统治,转变政策,加强长城内外民族融合。 长城同时也保护了通讯和商贾往来,“丝绸之路”的繁荣得利于长城和沿线烽火台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