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480807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江花月夜(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江花月夜(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教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学习)札记 江华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意境、情感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景、情、理的交融2、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二、学习重难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三、课时划分:1课时课前自学 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诗风上

2、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梳理感知学习目标一:梳理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教学活动】自由朗读,播放录音。要求在听录音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探究品味学习目标二: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教学活动】1、教师进行赏析指导,介绍“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2、学生运用方法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方法指津】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借助联想与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脑海中,从而得到审美享受。缘景明情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独特的意境,把握诗

3、歌情感。1、前八句主要写景,那么写了哪些景?侧重写了什么?作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明确: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营造天地一派空明、幽美、恬静的美妙境界。2、第九至十八句即景说理,这一部分阐明了什么哲理?诗人面对江天一色,毫无纤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纯净之境,不禁发出奇想: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抒发感慨: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不知江上的月亮在等待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只见长江不停地送着流水。 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

4、,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人生哲理:人生短暂 宇宙永恒3、余下十六句写什么?分为哪两层?余下十六句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

5、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总结归纳本诗的景、情、理是怎样交融的?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结构上,

6、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捉,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这首名篇。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云鬟,妇女的鬟发。清辉,指月光。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1)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参考答案:(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诗中作者借月亮至少有三个作用: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颈联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氛围,增强了感染力;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2)巧用主客移位的写法:首联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颔联用小儿女“不解”“忆”,反衬妻子“独看”的忆;颈联设想妻子独自看月孤独久立的形象,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通过描写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使全诗之情缠绵悱恻。教学反思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