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77756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课初中语文七年级) 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5篇课文。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五篇文章均以刻画人物为主。但每篇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本课文侧重故事的启示作用。 孙权劝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吕蒙听从孙权的规劝,发愤学习,终由一介武夫成长为一代儒将的故事。此文篇幅短小精悍,故事通俗易懂,有一定的情节,可读性较强;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开卷有益”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 “文言文是老者、智者,但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应是可爱的孩子形象,因为学生都是孩子!”鉴于本课故事性较强,学习对象又是初一学

2、生,因此在讲授本课时我把它定位于朗读课。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理顺情节、分析形象、体会情感,并且熟读成诵。本课以“七嘴八舌话三国”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采用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等多变的学习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再通过讲名人的读书故事,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最后巧对对联,以浅显的文言文结束本节课,既使学生学以致用,又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孙权劝学原文(选自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3、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掌握关键字词和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并背诵课文;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中体验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读书学习的

4、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文;了解司马迁及资治通鉴;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及名人故事。 导学流程: 一、激趣引读,出示目标 1.设计导语:每次听到三国演义主题歌,我都会想起那个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关于这些英雄的成语或者故事大家都知道哪些呢?我们就来个七嘴八舌话三国,看谁说得好,行不行?三国时代确实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举贤任能的孙权真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但曹操又有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何德何能竟能让对手曹操如此佩

5、服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去孙权帝王的面纱,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板书孙权劝学) 2.出示目标。(小黑板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老师放课文课文范读录音,大家注意听清字音,听出停顿。 2.大家先结合课下注释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挑人试读,大家纠正。 读音: 1.生僻字: qng sh 卿 涉猎 2.多音字: mng wi geng 蒙 为 更 3.通假字: y 邪 停顿: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及/鲁肃过寻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学生

6、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文意,理顺情节。 1.学生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懂的地方,将其提交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班内解决。 2.班内解决疑难,有问题自由提,谁会谁主动解答。 3.学生没有提出的重点,老师引导大家掌握。 4.总结字词,将字词分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古今异义词: 博士 往事 大兄 但 过 多义词: 以 当 生僻字: 卿 涉猎 多音字: 更 为 通假字: 邪 5.出示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书名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

7、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6.再读课文。男生读“劝学”部分,女生读“论议”部分。 (三)三读课文,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大家再读课文,注意情感和语气的把握。 2.挑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论。老师借大家的评论引导学生品味对话。 孙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习的必要性,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 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语气稍重,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3)“卿言多务,孰若

8、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结合自身,指出学习的可能性,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惊讶,又高兴,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自己才略长进感到自豪、自得。) 3.言为心声,借品味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 孙权: 善劝; 王者之风,长者之气 鲁肃: 敬才 爱才 吕蒙: 善纳雅言 4.老师总结后提问:本文的重点是“劝学”,为什么还写鲁肃与吕蒙论议呢? 5.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 三、感悟文本,展示自我 1.根据故事情节背诵课文:本文记叙简练,短短129字,就把孙权的善劝、吕蒙听劝并且学有所成表达出来。课文重点写了两个片断

9、,即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结果,而学习结果是通过吕蒙与鲁肃的对话表现出来,这属于侧面描写。围绕“学”把故事情节分为“劝学、就学、赞学、结友”四部分,根据情节提示背诵课文。 2.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那么通过学习本文你肯定也大受启发,想想孙权的善劝、鲁肃的敬才爱才、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你都有哪些感触,说出你的体会与同学分享。(虚心受教,刻苦学习,可以增长才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要勤奋,多挤时间学,不能找借口偷懒。) 3.了解吕蒙、文章的出处和作者: (1)吕蒙:吕蒙由于听从孙权得劝告,多读史书、兵书,由原来的一介武夫成为三军统帅,鲁卒,大破蜀将关羽于麦城,

10、可谓一段佳话,那么这个有趣得故事出自哪里呢? (2)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司马光:(按照“名、时、地、作、评”掌握作者) 名: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时: 北宋 (1019-1086) 地:陕州夏县人 作: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评:北宋史学家、政治家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今天了解了吕蒙,我不禁想起了方仲永。司马光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共辅帝业,政见不一,但在强调读书好上却惊人相似。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乃始就学”,终由一介武夫成为一代儒将;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

11、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一正一反,可见学习是多么的重要!那么谁还能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及名人故事呢? 1.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古代:战国 苏秦 锥刺股 有名的政治家汉朝 孙敬 头悬梁 儒学大师西汉 匡衡 凿壁偷光 大学问家晋朝 车胤 囊萤 做了高官晋朝 孙康 映雪 著名学者现代毛泽东 博览群书 一代伟人陈景润 苦学成才 摘取数学王冠外国:马克思 图书馆踏出脚印 革命导师安徒生 勤学不辍 童话大王反面事例:

12、南朝 江淹 做官后学业荒疏 江郎才尽北宋 方仲永 神童不知学习 泯然众人 五、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1.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写一上联“吕蒙听劝乐学终成一代名将”,现急需下联,请同学们根据咱们刚才所说的故事帮老师对出下联。(一定要努力哦,对出对联者就可以当老师啦!)“仲永心骄妄乐遂负天才儿童” 2.这节课大家的表现令老师喜不自禁,我想当堂赋文言文一篇,谁愿作我的同步翻译?今学孙权劝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仲永为鉴,明学习之重要,以吕蒙为范,得能力之提高 。吾等生于盛世,当自珍惜,虽无需悬梁刺股凿壁透光,但亦当博览群书勤学不辍,若得如此,他日相见,汝定非复吴下阿蒙,必令吾等刮目相看矣!对乎?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就让我们用冰心老人的话结束这堂课: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背诵课文,完成课后作业题,并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 附: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 王者之风,长者之气(善) 资治通鉴劝吕蒙 善纳雅言 学有所成 开卷有益(赞)学鲁肃 敬才爱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