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77679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职学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职学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依兰县职业高中刘勋力一、中职学校招生生源状况就我校而言,为了适应中职教育新形势的变化,从2004年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新管理制度和举措:新生入学时实行注册制”, 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分数不限,年龄不限,城乡户口不限,应往届不限,均可入校接受中职教育;实行订单教育,即利用学校专业优势,与企业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实用型的劳动技工。入学时与学生签定双向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推荐到相关专业的企业工作;每年组织优秀的毕业生参加黑龙江省专业对口升学考试,为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服务。2008年,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已恢复到1999年前统招统分时的规模,只是生源状况情况极

2、为复杂,素质参差不起、入学动机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在应届生中,成绩较好的多因家境贫寒,希望尽早就业回报家庭,而选择学制短就业快的教育模式,少数学生因偏科严重,不得己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希望通过专业对口升学考试最终升入高校;多数学生成绩较差,家境不好的希望尽快解决就业问题,家境较好而成绩太差的学生,高中上不了,家长担心学生过早走入社会沾染不良风气,而顺从家长意愿进入中职学校,无非是想找个地方待着,受到些约束、学到东西更好, 学不到也可以让家长放心。往届生中,下岗失业人员,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回炉” 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实现再就业;农村闲散人员,年龄差距较大,文化基础薄弱,又无一技之长,迫切希望通过接受

3、系统的职业教育实现就业、解决社会生存问题。二、中职教学的问题发现1、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版本较多但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并且基本是适用于同一个层面的学生使用,尚未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强、课程目标要求单一。大部分教材中的应用案例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联少,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2、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主要教育形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这种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的中职学校教学形式和课堂教学设计中占绝对优势,但是实践活动课程,素质教育类课程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每周仅有的几节实践课也仅仅是为了证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及结

4、果的正确与否,学生只需用相同的实验设备、一致的操作流程,做相同的实践活动,并得出相同的结论,这种单一的课堂设计主要是偏重于学生认知能力和重复性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身心、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性的成长,未能充分重视学生存在的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整体较差。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动机有差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上不来,影响了学习效果。在校期间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差距逐渐扩大,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要真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实用型的人才,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从而解决中职学校教

5、学的整齐划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改变这种情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重要。美国当代教育名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于是教育学家们在传统的课堂模式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教学”课堂设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三、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西南大学张人均教授曾说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和个性发展也是有很人差异的。戍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能够主动的得到发展。面向差异的主

6、要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体现了这一思想。”分层教学模式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这与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等职业学校逐渐呈现了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差异的多元化、专业学科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学生发展方向的多元化等等,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有其自身的职业化特殊性,因此在中职学校实施分层教学,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解决目前中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讨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会学习的方法。再者是通过在中职学校实践分层教学模式中发现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为分层教

7、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施做一些探索。四、根据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1、实践目的在我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提高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基础教学质量的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通过操纵分层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对计算机教学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假设及感性认识。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提高中等生和潜能生的计算机成绩,改善其非智力因素,而且对优秀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实施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充分地发展的目的。2、实践方案选取我校2008级计算机及应用

8、专业中的两个专业教学班进行分组实践,计算机及应用一班作实践(40人)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计算机及应用二班(41人)班作比较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年度的实践活动以检验分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为了与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兼容,也为了使该分层教学体系切实可行,因此采用班内隐式分层形式分类指导教学模式。采用班内分层,利用分类指导教学模式是为了稳定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使得学习环境相对稳定,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检查,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也利于在教学中集中渗透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班级内部实行隐式分层,使班级中学优生能够发挥影响力,起带头作用,潜能生避免了由

9、于教学方法的不同、学习进程的差异而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心理。班内隐式分层,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3、实践过程为了与现有教学体系充分兼容,也为了使该分层教学体系切实可行。因此采用班内隐式分层形式。执行过程中要求实践教师要重点了解实践班级内的学生各项差异情况,分类组建分层小组,针对分类情况进行教学分层设计和实施计划,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在课堂教学和指导中进行教学目标分类设计并实施,在整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因材施教,在学生阶段性考核考查中,要进行分类考核方式以便于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4、

10、实践结果l、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了一定提高。从计算机及应用实践班(一班),和计算机及应用比较班(二班)的成绩统计表来看,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班,在平均分和优秀率上,均高于比较班。在期末考核比较中实践班优秀率有所上升,而采用常规教学的比较班的优秀率维持不变。说明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计算机教学质量确有明显效果。2、在实践过程中,实践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一个年度的分层教学的实践活动,实践班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首先,实践班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认认知能力明显提高。其次,实践班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大幅增强、技能操作逐步规范。同时

11、实践班学生的计算机的创造性得到长足进步、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案例分析和设计工作。3、建立和锻炼了一支观念新、业务强的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难重点、作业到考核考试等方面都要分出层次,这样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且有效地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的实际需求,及时掌握学情、关心学生们的进步,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教育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通过实践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锻炼了

12、教师实际应用技能,够建立了一支观念新、业务强的教师队伍。五、实践结论与反思分层教学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实施,避免了部分优等生在理论和实训课上完成实训任务后无所事事,也避免了基础较差的潜能生在理论和实训课上无从下手的局面,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获得成功的喜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隐性”分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一种方式,它结合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效的防止了基础较差的潜能生由于差异引起的自卑心理,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班内“隐性”分层教学通过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实践实训效果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诉,我们的教学应当注重研究教学

13、方法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需求和实际条件,认真研究出不同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差异,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中职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刻苦研究教学方法,主动去适应学生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地科学、高效并附有人性化。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3日,第3版2 张人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993 杨茂,演变中的美国“分层教学”, 北京:教书育人,20054 李其龙西方国家中小学的分组教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5 李向东,分层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北京:机械职业教育,20026 杨志勇、何倩,分流分层一中职成才教育的有效模式,北京:教育与职业,20037 吴迎霞,在中专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68 尤康、杨健斌,职业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广州:卫生职业教育,2005,9 罗晓英,“分层递进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广州:卫生职业教育,200410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200011李建年、陈晓筑,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及策略,贵阳: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l12王加龙,分层教学怎么分,北京:教育文汇,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