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77414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汇编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加之适应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情,使其得以顺利走上中国化的道路,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运动 我们常说“十月*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具体情况却要复杂的多。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能够中国化,

2、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接收方,它在本土的一些内在因素更是不能忽略的。 一、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发展脉络 中国妇女受到几千年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压迫,在明朝末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一些反对封建传统的“异端”。如李贽等人就对封建男女观进行了批判,这种质疑封建礼教的民主主义思想虽然随着清朝入主中原而绝迹,但是它不愧为中国妇女解放的本土萌芽。不过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真正的启蒙还是由于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可以追溯到西方*士所宣扬的西方女权主义。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妇女启蒙思想传播的更加迅速。总结起来,西方*士在妇女解放运动上的贡献主

3、要表现在倡导不缠足和兴办女学,即解放女性的身体和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兴办女学可以说是为之后妇女运动进一步推进培养了人才。从1844年,宁波第一所女子教育学校成立到1896年,教会女校已达308所。西方*士所倡导的新型的男女模式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展示出了影响力,虽然太平天国的男女平等思想比较笼统且多半没有付诸于实践,但是它既是妇女解放思想已经启蒙的一个表现,也是一段富有启迪意义的插曲。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真正的兴起和发展为妇女运动是在戊戌维新时期,继承了早期改良派的一些思想,维新派在妇女问题上的主张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女性问题和救国强国联系起来,是出于“救国保种”的需要,具体的体现还是倡导不缠足和兴

4、女学。维新派把妇女从封建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提升到“国民之母”的地位,为的是国家的需求,维新人士在倡导不缠足时这样论述到:“欲救国,先救种,欲救种,先去其害种者而已,夫害种之事,熟有过缠足乎?”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维新时期出现了一批参与变法的女性,他们首次正式地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她们提出的“天下兴亡,女子有责”表现出她们所倡导的新的男女角色模式,切合了中国当时时代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 近代中国的妇女运动是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发生的,此前的妇女运动重在反传统,辛亥*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萌生的时期,而五四则是现代女性角色初步构建的时期。辛亥*时期的妇女运动主要是女权运动、妇女参政运动和废娼运

5、动等等。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继承了此前妇女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孙中山重视发挥妇女在*斗争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妇女参加各种*活动。这一时期女性的角色定位已经由“国民之母”发展为“女国民”,她们的出发点是:尽男子一样的义务,享男子一样的权利,由此女性掀起了一股参政从军的热潮。妇女的解放演变成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斗争,各个阶层的妇女,或是激进或是间接地参与到了这一时期的反帝反封的斗争。妇女解放运动著名的宣传者和实践者秋瑾就号召“把争取自身的解放同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结合起来。”但是妇女的参政运动并没有取得成功,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的果实,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妇女解放运动陷入了低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想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西方民主思想不断传播,启蒙思想家从西方的“民权”思想中发展出了“女权”思想,当时社会上知名的启蒙人士都对妇女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胡适、鲁迅、蔡元培、周作人等人虽然对妇女运动的观点各有侧重,但是他们在报刊杂志中多次讨论妇女问题,批判封建礼教,主要是就贞操问题、女子受教育问题、婚恋观等问题提出批判。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妇女问题成为五四思想大解放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时期参与讨论的有资产阶级民主派,还有无政府主义、激进主义和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就女子的各种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形成各种派别,主要有经济*派、

7、女子教育派、女子参政派等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大讨论中,人们对于女子要不要解放,以及在哪些方面得到解放是基本达成共识的,分歧在于妇女解放的途径问题,即在现在私有制的社会下可以实现妇女的解放还是只有全面变革私有制才能真正实现妇女的解放。这也是资本主义女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分野。 二、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传播的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生根发芽,既是基于前一个阶段妇女运动的基础,更是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继续发展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性反映在当时社会妇女所面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活动的核心,而且马克思妇女观也指出妇

8、女参与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鸦片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遭到冲击,随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的工厂。而一些缫丝、纺织、面粉、火柴厂正好吸收了大批剩余的女劳动力,构成了近代妇女中一个新阶级的代表女工。女工在近代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甲午战争前,人数约在3.5万左右,占工人总数的3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女工人数发展到了23万余,占工人总数的37%;到1919年,增至35万人左右,所占比例不会低于35%。这一在比重上占1/3以上且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的女工是当时最迫切要求进行妇女解放的群体。此前的妇女解放运动解决了她们从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型

9、,但是她们却由此要承受更沉重的压迫和束缚,沦为“三重奴隶”。妇女解放运动的不全面,使得她们依然还是家庭和道德的奴隶;她们作为工厂的女工又沦为资本家的奴隶,同时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女工她们还是帝国主义的奴隶。同时女工由于抢夺了原本男工的工作岗位,所以女工还遭到男工的排斥。所以当时的女工在经济地位上是受到最深重的压迫,她们承担着最繁重的劳动却获得微薄的薪水。所以当时女工是最迫切需要妇女解放,获得和男人平等的地位。除了女工,早期留学国外的女知识份子的回国和国内新式教育培养的新式女性都纷纷踏上了职业岗位,成为一批批女医生、女教师、女记者、女演员等等。这样一些上层妇女追随时代的潮流走向了社会,以追求*的经

10、济价值和人格的*为目标,这样一些女性群体以女性的名义组成了各式经济体,诸如女子银行、女子商店等,这是女性*登上经济舞台的尝试,但是这些尝试都未能持续,20世纪妇女解放的主要潮流还是劳动妇女的解放浪潮。 妇女的解放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妇女解放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与加诸于女性身上的重重藩篱相对应,妇女解放需要依次冲破道德、家庭、教育、经济、政治的层层束缚,而这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构成了一曲双重变奏曲,在20世纪初,共同交汇于政治、经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妇女解放与民族*和阶级斗争的结合。所以,在20世纪初,妇女解放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与民族*和阶级斗争

11、的问题,这三者相互缠绕,难以剥离,能不能把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奏出一首和谐的时代交响曲是问题的关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及此前的妇女运动都致力于传播理论或者探讨具体的道德问题等等,但新*条件下,妇女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由谁领导”和“往哪里走”的问题,即领导者和方向的问题。 随着女性经济状况的变化,女性团体也不断的出现,如1919年后在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地出现的女子工读互助团则是尝试通过团结大家*来进行妇女解放,但是这个曾经被誉为“妇女解放的利器,社会*的基础”的组织被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事实证明不把解放妇女问题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任何尝试都是一种改良主义和空想主义,是不能取得

12、成功的,当时*妇女解放运动亟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和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就在中国妇女运动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传入了中国,尤其是*的成立,以及党对于*国际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案的领悟和执行为妇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组织前提。*的出现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不仅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指导,还开启了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目标的新时代。从此以后广大妇女不再是孤军作战,她们和无产阶级结成了弱者同盟一起反抗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整个妇女阶层被纳入到无产阶级不仅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而且使妇女解放和劳动解放融合成“天造地设的伴

13、侣”。再则由于女工走向社会岗位和男工抢夺劳动的权利,在工人阶级中男工和女工的斗争愈演愈烈,大有取代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趋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女工的身份认同,如何处理妇女解放和阶级斗争以及劳动解放的问题成为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共同问题,把二者结合又共同融合到中国反帝反封的时代使命中去是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 从文化的角度讲妇女解放和民族*是一组有内在矛盾的概念,尤其是妇女解放和国家民族主义,因为国家民族主义实质上是父权的衍生物,民族主义和父权主义、资本主义的相似之处在于用霸权*把国家、民族凌驾于性别之上。但是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普遍出现了妇女运动和民族*相伴生的现象。这种现象的

14、出现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不*的社会背景更加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低下,而妇女的悲惨命运与生存状况又成为鼓动和传播*的有力方式之一,也成为控诉半殖半封社会暴行的最佳例证。所以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难题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问题。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面临这样一个窘境:妇女在还没有享受到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权利之前,国家却以民族大义为号召,要求妇女支持民族的解放。辛亥*中妇女参与到了*,甚至组成女子敢死队为*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后的女子参政运动却遭到了失败。这也是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在指导中国妇女运动上的一种失败。西方的女权主义没有中

15、国妇女运动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没能很好地调和妇女解放和民族*的需要,这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遭遇中国近代两半社会不可避免的尴尬。 三、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这里需要阐明的是马克思关于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即它对中国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最初的传入不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无政府主义者,但是这与后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运动思想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多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化而来的,他们对于此前妇女运动的认识和了解,

16、使得他们既重视妇女运动的重要性又认识到了资产阶级妇女解放思想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他们还纠正了无政府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上的不足,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去指导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能成为指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践的指南针在于它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先进性和科学性就体现在这一理论能有效的解决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长期不能解决的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和20世纪初所面临的新问题:与阶级斗争和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开端。这个决议案在开篇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之下,妇女是得不到解放的。认为在当时只有苏维埃俄罗斯的妇女获得了解放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