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74733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 老王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七年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选自杨绛散文集,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善良、仁义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二、学情分析 本文没有晦涩的词语,没有异彩纷呈的修辞句式,直白的叙事,简单的抒情,这是七年级学生初读的感受。“为什么临死了要去送香油和鸡蛋”成为了孩子们最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于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的,老王善良的可贵、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学生

2、体察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读细节,借助背景资料,在看似浅显的语言文字下探寻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提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增强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启发学生更加积极的看待身边的普通人,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的苦与善,体会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四、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五、教学难点 结合时

3、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活动一:初步课文,认识老王 1.默读课文,为老王设计一张名片,然后用一个词语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 学生根据文中的“老王只有一辆赖以活命的三轮车”“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小院,几间塌败的小屋”,概括为“贫苦”;“一只眼睛瞎了,另外一只也有病”概括为“残疾”;“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概括为“孤单”;被人耻笑为老光棍,生病去世无人过问,概括为“卑

4、贱”等。 2.老王名片 职业-蹬三轮车 身体-残疾 居住条件-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活动二:细读课文,再识老王 1.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什么是活命,与生活有什么不同? 投影显示资料: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第2段,请你将文章中的这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讲给坐在车上的杨绛听。 提示:注意人称的转换,注意人

5、物的语气。 训练学生转换人称,深入人物角色,体会老王的生命的状态。 2.请你反复诵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原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因为有了“,”,我们在朗读时就需要在“,”处来一个停顿,有了停顿,就有了思维的空间,就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在短短的十四字中,杨绛让我们的情感跌宕起伏,为老王喜悦、为老王哀伤。此外,将“死了”与“没出息”放在最后,更加突出了强调了老王孤苦无依的悲凉语言下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表现老王生存状态的语句,请你找一找,说一说,议一

6、议。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他只说:我不吃。 一个“只”字将老王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揭示出来。 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老王的不幸。 活动三:合作探究,领悟老王 1.第5段中,“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

7、等”,这种显而易见的“亏本买卖”难道仅仅因为老王最“老实”? 2.作者在写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中,将老王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的场面写得十分详细,老王在行将就木临终之前为什么还要艰难的来给“我”送鸡蛋和香油呢?(体会老王这时的精神状态,品味文章中的镶嵌,攥,强笑等词语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要紧密结合文本来分析。 教师提示背景资料: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视频、衣服等需要按照政府发放的各种证票限量供应。 在那个荒唐的动乱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本着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活动四、课堂延伸,升华主题 1体探讨杨绛先生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这的愧怍”这一句话。体会杨绛先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的悲悯情怀,彰显了纯美的人性。这是本文最富有内涵的意蕴所在。 2,课堂说话训练,学生谈对爱的理解 活动五布置作业 把发生在周边的爱的故事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