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671278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密切干群关系,贯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事业胜利之本。在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社会主义市的条件下,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老式和作风,保持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充足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对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增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湖南行政学院组织96和97两个年级大专班700多名学员运用寒假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状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本上,又选择5个地市20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使我们体会到,密切干群关系,核心在于干部。那么,我们的干部要如何才干保持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密切干群关系的条件和

2、途径是什么呢? 一、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制度,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主线宗旨。我们的干部能否牢固确立服务意识,真正实践这一服务宗旨,努力履行这一服务职责;同步,我们的各级组织能否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人民公仆的服务职责,这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邵阳市在对乡镇干部的思想、工作规范、责任贯彻、实绩考核等方面的做法是: 加强教育,增强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树立,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培养。邵阳市近几年来,在全市各个乡镇全面开展以密切干群关系为目的,以“心系农村,为民

3、兴办实事;心贴群众,为民排扰解难;心想发展,为民脱贫致富”为主题的“三心三为”活动,坚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摆在首位,对全市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进行集中整训。各县市区委也分别对其他乡镇干部,甚至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开展了如何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带头人”的专项讨论,强化了乡村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同步,她们还定期召开思想作风;心想发展,开拓进取,造福一方的良好精神风貌。 完善制度,形成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营机制。建立、完善工作程序和办事制度是乡村干部改善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自觉为民服务的一种重要保证。邵阳市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各乡镇的经验,向全市乡镇履行了一系列便民办事制度。例

4、如,为解决群众来乡镇“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各乡镇都建立了“为民服务指南牌”,“乡镇干部今日去向牌”,使群众对办事程序和干部当天的去向一目了然。同步,各乡镇还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度、挂牌上岗制度、部门联合办公制度、巡回办公制度、重点问题排解制度、部门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干部党员联系户制度等,履行了农民承当卡、乡镇承当卡、警民联系卡制度。就首问责任制来说,凡群众来乡镇办事,找到乡镇的第一人就是第一负责人,就有责任协助群众解决问题,虽然不属于本职范畴的,也应协助群众找到负责办事的部门或经办人,使群众满意。这些制度的实行,不仅极大地以便了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并且有效地规范了乡镇干部的行为,

5、增强了乡镇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贯彻责任,促使乡村干部为民格尽职守。干部,要以爱民、安民、富民为已任,做到有责任有目的,以重要精力办群众急需的事,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长远起作用的事。邵阳市12个县市区都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和“为民脱贫致富”三个责任榜。将乡镇干部为民办实事如修公路、修水利、建学校、装电话等,为民排忧解难如巡回办公、部门优质服务、减轻农民承当、保护民营骨干公司、排解群众纠纷、保证百姓平安等,以及为民脱贫致富如扶贫帮困,培植发展专业村、小康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发展乡村公司、民营经济,搞好丘岗开发等经济发展的项目及目的规定责

6、任到人,与岗位目的考核挂钩,并将责任目的张榜发布,接受群众监督。规定每个乡镇每年为全乡群众办5件以上实事,每个乡镇干部协助所驻村办两件以上有影响的实事。责任明确,目的具体,乡镇干部为民服务就更有动力和压力。 考核实绩,鼓励乡村干部为民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制度的实行,责任的贯彻,还需要通过为民服务实绩的考证来鼓励鞭策。邵东县牛马司镇建立了三项考证鼓励制度。一是建立领导跟踪督查制度。对于各部门、干部承当的目的任务,由分管领导每月底督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督评会,并实行季评排队二是建立人民群众督评制度。从议政能力强、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县乡人在代表、村组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干部联系户中聘任若干名督评员构成

7、督评小组,每半年对乡镇各部门、干部进行一次“三督六评”(即督下村时间,督工作态度,督任务完毕;评群众最满意的部门、干部、实事和最不满意的部门、干部、实事和最不满意的部门、干部、实事)评议成果张榜发布。对“群众最满意的干部”予以表扬奖励,对“群众最不满意的干部”实行待岗解决。三是建立组织考核讲平制度。镇党委在群众督评的基本上对成绩和问题进行讲评,年终对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将政绩考核成果进入本人档案,与干部评先评优、升降奖惩、提拔使用挂钩,建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竞争机制,增强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和然而感,增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二、发展经济,领民致富,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主线措施 挣脱贫穷,走向

8、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主线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主线措施。 带富一方经济,才干赢得一方人心。嘉禾县英花村,3000多人口,人均耕地仅0.3亩。9年前该村还是一种村级领导班子松散、战斗力不强、威信不高;社会治安失控,打架斗殴、结伙闹事现象常常发生的落后村。村党支部带领农民群众确立一条“以种植业起步,靠发展运送业致富,靠大办村级公司腾飞”的富村富民的路子,通过六年的奋斗,到1996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32亿元,农民纯收达4810元。经济的迅速发展,增进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村除拥有东风牌运送汽

9、车138辆外,尚有小轿车9辆,摩托车159辆,高档家具、冰箱、大彩电、高档音响、消毒碗柜、不锈钢煤气灶、全自动洗衣机等都进入了一般村民家中。群众富了,安居乐业了,社会治安主线好转了。该村获得了“河南省红旗村”的称号,并被列为全国双文明建设示范村。今日的英花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党支部、村委会有了号召力,村干部有了凝聚力,村民有了向心力。 找准发展路子,密切干群关系才有坚实的基本。引导群众脱贫致富,核心是要协助群众找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让群众依托自己的聪颖才智和力量,挣脱贫穷,走向富裕。一是要引导群众走能发挥本地和自身优势之路。从我们调查的乡镇看,有的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种养业,

10、唱“山歌”、“牧歌”、“渔歌”,兴办林场、果场、菜场、药场、羊场、牛场、猪场、鸡鸭场、渔场、特种水产养殖场;有的依托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加,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变化老式的便宜出卖原材料的做法,发展竹木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粮油加工厂和果菜加工厂等;有的依托矿石资源,大力发展彩冶业,兴办水泥厂、锰铁、石灰石、大理石加工和彩石场、砖瓦厂等;有的依托地缘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运用要道、区位优势兴集贸市场等。新邵县15个乡镇就已形成一乡一品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要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之路。依托技术,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有后劲。各地采用措施培养科技示范户,以激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依托科技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开

11、展技术培训,遵循发展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把某些实用新技术传授给农民;运用农函大,农广校养永久牌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科技带头人;开展技术服务,为农民的种、养、加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技术跟踪服务,协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安化县平口镇新坪村党支部书记孟石源潜心钻研水果栽培技术,不仅带领群众把一种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穷山僻壤村建成了人均年收5124元的全县小康第一村,并且还免费培训县内外水平栽培技术专业人员5万多人次,提供优质果苗100多万株,引导20多种县市34万多人走上了依托科技脱贫致富之路,她自己也因此而获得98“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的殊荣。 集体经济有实力,干群关系更紧密。发展经济有

12、多种模式,不管哪一种模式,只要干部能竭智竭力,促其发展,都会密切干群关系。但一般来说,集体经济有实力,干群关系更紧密。浏阳市龙洞村在80年代中期还曾是一种人均口粮150多公斤,人均纯收但是100元的偏僻贫困村,80年代末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振兴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忙挣脱贫穷,走向富裕为目的,充足依托本地资源,做好做活石头这篇文章,从办石灰厂、精石灰厂、采矿厂到办起年产8.8万吨的水泥厂,199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500万元,人均纯收5800元,集体拥有固定资产2830万元、人均近2.2万元。集体经济有了实力,为民办事就有了能力。她们集资78万元修建了一条7长的村内柏油路,村民在沿路两旁建起

13、了100多栋别墅式的居民小楼。她们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敬老院,使全村的老人能在这里颐养天年;建起了化的教学大楼,使村民的子女能安心地读书学习;安装了闭路电视,使山沟沟里的农民也能像都市居民那样清晰地收看电视;架设了30公里长的光缆程控电话线,使200多台程控电话机进入了百姓家庭。为民办事有了能力,干部也就有了凝聚力和号召力。召集的龙洞村,只要村干部发号召,集体的事情,村民积极参与,社会秩序村民自觉维护,筹划生育这一“天下第一难事”在这里也就变得不难了。三、拓展工作思路,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关系的调节,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起的矛盾

14、更加复杂多样,如果解决不及时,措施不得当,就有也许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对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增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某些乡镇的做法,提供了三点启示: 一是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避免和化解矛盾的积极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乡、本村的社会状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也许浮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获得避免和化解多种矛盾的积极权。邵东县在各乡、镇开展了“走万户,访万民”的活动,规定乡镇干部对本乡镇的所有户都要走访一遍,将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愿望、规定都记录在册,作为领导决策和干部搞好为民服务工作的根据。该县

15、水东江乡58名干部两个月内全乡7120户都走访了一遍,对乡情村情、民情民意有了全面的把握。祁东县归阳镇给每个干部发放民情日记本,规定每个干部下村组必须作好“民情日记”,并定期报告、集体研究。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调处,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 二是谋求新的措施,提高避免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根据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的新状况新特点,许多基层干部在积极谋求避免和解

16、决矛盾的新措施。一方面,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来。人不冰了、口袋富了了、安居乐业了,社会矛盾也就少了。另一方面,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当今农村,单靠磨嘴皮子做工作已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规定,但凡那些懂科技、懂营销,能协助群众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的干部,就深得群众的拥戴和欢迎,她们在调解多种矛盾纠纷中说话就有人听。芷江县艾头坪乡党委副书记周福刊自觉钻研技术,时常带着一把剪刀走村串户,协助农户修剪果树、传授农村实用技术,使全乡许多农户依托科技脱了贫,因而老周在本地威信相称高,民事纠纷只要她去调解,群众就会自觉听她的。第三,认真解决群众的规定。农村矛盾特别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规定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导致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规定,要区别不同状况予以认真看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规定,凡属应当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规定,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则贯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