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62682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鸭20200214017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考)时量:70分钟 分值:100一、选择题(60分)1.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小白鼠()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多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A.1处 B.2处 C.3处 D.4处4.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

2、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仍具活性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生成少、浓度大5.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C.内环境主要由、组成D.和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6.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B.甲的含义是汗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涉及的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

3、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7.分析如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8.如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量均会有所增加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

4、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9.如表所示为测得的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1)NaKMg2Ca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A.属于组织液,属于血浆B.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的总量增多C.CO2在中的浓度小于在中的浓度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上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10.冬泳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曲线变化趋势相符的是()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身体耗氧量的变化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汗

5、液的分泌量A. B. C. D.11.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12.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 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13.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

6、正常情况基本相同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A. B. C. D.14.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15.下丘脑部分受损(能存活),可能导致

7、的结果是()A.听不到声音B.看不懂文字C.白天体温升高,夜间体温下降 D.身体平衡失调16.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2、3、4、5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切断b、刺激a,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兴奋在结构2和结构3的传导速度相同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当刺激a点时,该处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17.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致病细菌的消灭需要依靠细胞免疫B.效应T细胞可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使之分泌抗体C.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D.被激活的T细胞可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18.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

8、者在清除体内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不一定参与的是()A.记忆细胞 B.吞噬细胞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19.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20.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

9、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21(18分).如图为人体内的反射弧示意图及其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属于反射弧中的_;图乙中的是_,除作用于神经细胞外,通常还可以作用的两类细胞是_、_。(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_传导,但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的;刺激B处时,该处膜电位变为_。(3)兴奋在结构乙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4)成人不但能够憋尿,还能在没有尿意的时候排尿,但是当人因受伤丧失意识后就会像婴儿一样尿床。该现象说明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关系是_。22(12分).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

10、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病毒,给鸡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下图是疫苗制剂引发鸡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是_,物质B是_;通过细胞_过程产生和。(2)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接触禽流感病毒时,体内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的细胞有_(填序号)。(3)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对禽流感病毒是否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鸡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幼鸡注射3 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幼鸡注射3 mL_;两周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预测:与第2组对比,第1组幼鸡体内特有的变化是_。23(10分).下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

11、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的分泌与其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填字母),图1中激素c是_。(2)a、b激素对垂体分泌c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3)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_。1-10 BBCAA CDCAA11-20 ACDCC CBACB21、答案(1)传出神经线粒体肌肉细胞腺体细胞(2)双向单向外负内正(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低级神经中枢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22、答案(1)淋巴因子抗体增殖、分化(2)(3)生理盐水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23答案(1)a、b、c 促甲状腺激素(2) 促进、抑制(3) 糖蛋白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较长、作用范围较广(任填两个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