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614919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小学生家长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并与我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听完著名歌唱家谭晶的这首我的父亲母亲,我们感慨良多,做父母的真的很辛苦,做家长挺不容易。在这里我真诚地向你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要做优秀学生。那么作为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小学生家长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你们做家长的,却要反过来想一下:“一日为父,终身为师。”家长是孩子

2、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你们做家长都在担忧:“就这一个孩子,输不起呀!”下面我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家长和每位家长交流一下: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榜样作用案例 这是一个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故事: 记得孩子五岁时,我从国外回来给他年迈的爷爷买了一根拐杖。这事让他记住了。有一次,我问他:“儿子,等爸爸妈妈老了,你给我们买什么好东西啊?”儿子说:“给你们买拐杖。”我很诧异,问为什么。儿子说:“你们也给爷爷买拐杖啊。”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根拐杖,既传递了我对爷爷的一片孝心,同时又让儿子爱心接力,将这份孝心

3、传递下去,影响儿子一生的成长。托尔斯泰说过: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家长孝敬老人,孩子才可能孝敬你;自己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孩子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

4、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的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由于孩子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家长的行为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

5、,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常言道: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家长不可能用正规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水平要求。但是在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的,知识也存在老化问题。孩子求知欲相当强,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得到满意的答复。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样子,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于孩子

6、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孩子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家长怒气冲冲,孩子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家长要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于同情心、和蔼可亲,要保持一种常态的稳定情绪,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能以处乱不惊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处理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事件,稳重沉着,应变能力强。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细致,他们常因孩子不听话、没有按大人的意思去做而严厉斥责和打骂子女,什

7、么“你这孩子真笨”、“看看人家可不象你这样”、“你要是能象一点点就好了”,使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广泛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美等活动,如琴、棋、书、画、打球、照像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二、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

8、、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如果家长不与时俱进地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小学低段的孩子,在68岁之间好奇心强,经常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往往向家长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因此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些行为往往带有破坏性,家长切不可轻率地指责是“胡闹”、“捣蛋”,甚至于打骂孩子,应该看到其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地鼓励、引导,使之得到合理的发展。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将家中的电动玩具或收录机拆坏,究其原因是由于孩子好奇心所致,了解这一特

9、点的家长会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从小培养孩子探索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热爱学习打下基础。而有的家长因不了解孩子心理,常采取训斥打骂手法而扼杀了孩子创造个性的萌芽。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如中华家教、父母必读、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等刊物是家长们的良师益友,赏识教育、蒙氏教育等家教知识和视频更是教导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家长通过它可借鉴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是学习家教知识的捷径。此外家长们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与同龄孩子的家长交流教子经验,这对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很有益处。三、更新成才观念,明确培养

10、目标,使孩子全面发展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都要求孩子长大后具备大学以上学历。这种高度期望反映了当今家长对成才观念的误解。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想让孩子考第一。想让孩子出类拔萃。由于这种期望,家长们活得很累,孩子更累。还有一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一心只想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达此目的,或物质刺激,或棍棒教育,以至于年幼的孩子盼望着自已能象爷爷奶奶那样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了。有的家长过早的让孩子上学,提前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要体会急于求现在,必将失将来的道理。用爱心体谅孩子的能与不能,别再强迫孩子提早承担超量的学习,让孩子无忧

11、无虑的储备好应有的基本能力,以便轻松愉快的迎接一切成长的挑战。集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等于一身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未曾踏进过大学的门深造,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是学医的。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成才不一定非得千军万马专挤通向大学的那根独木桥。家长们应根据社会需求及孩子本身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顺其自然,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案例】张倩,父母关系不好,母亲经常不在家,即使回来,也只是看看孩子。父亲跑运输,很少接送孩子,孩子比较沉默,不爱说话,没有表达欲望,口语表达能力明显不强,刚开始学习时,拼音比较困难,书写也不美

12、观。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影响极大。一个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情绪,乃至于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抵触和接受,甚至对社会的融入与接纳。这在低年级学生身上,常常表现为:前一天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第二天孩子上课就会走神,下课会和其他孩子打闹。事实上,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模仿、发泄严重影响孩子广义学习的效果,并且对可预见的将来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父母之间的冷战,又会使孩子情绪低落、神思涣散。一句话,家庭氛围的突变或者长期的不和谐,都将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降。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

13、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也就是在环境中家庭成员产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

14、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二)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孩子走进大学、走向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三)和睦的心理气氛:家长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

15、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文明家庭能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五、积极配合社会、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

16、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无论在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优势,是其他两种教育替补不了的。但这都不影响其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即要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建设者,所以三方面的教育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学校集体式的教育从方式上,内容上,形式上都比家庭教育正规。在这里我们班的几位老师将有计划、有步骤地专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品质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学习兴趣等。老师经过了专业性训练,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育、保育知识和教育水平,他们比家长更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特点。因此家长应积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紧密配合学校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家长们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你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在探索、在实践,当你们的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