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59951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校园文化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关系和平县阳明三小 张坚生 校园文化如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它是一所学校思想文化内涵的最直接的表现,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它能够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感染学生,以优秀的校园文化养育学生。一、明确的办学思想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要想学校走向内涵发展之路,必须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学校要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学校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师生明确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校方向和办学定位。我认

2、为:“以校园文化为引领,构建适合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这是深化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促使教育均衡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正是在这样一个“共建适合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育人观和质量观才能得以转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才能有新的提升。二、以校园精神文化为引领,营造适合小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要使一所学校得到根本的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是确立了“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制度规范、人文关怀”的和谐服务管理模式,在校园精神文化引领下,以师生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

3、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和谐管理,以人为本,既要关心照顾好老同志,又要帮助指导好年轻同志,扬长避短,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二是突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上,要求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做到超前思考,科学规范管理,完善各级组织及职能,努力追求学校管理的完整、完善和完美,努力实现着学校整体优化,最大发展,安全稳定、和谐育人的目标。要求教师做到精细育人,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具体要求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精心,每一道作业题都要精选;同时学校还要开展“每月家长会”活

4、动,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了解师生的教与学,增进家校了解,构建和谐家校教育。要求学生要精心学习,这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落脚点。业精于勤,学精于细,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做为宗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与情感沟通相结合,凝聚、吸引教师,平衡不同层次教师心态。尊重、理解、激励教师,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每个教师的人生价值。三、以校园物质文化为引领,营造适合于小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我始终认为,校园环境文化设施不应该是一种远离学生的、纯粹形式化的摆设,而应该成为发展学生的视觉、听

5、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载体。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为此要让师生亲自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把“以人为本、环境育人、文化渗透、陶冶情操”作为宗旨。一方面充分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将所有树沟,花池种上花和草,使在春夏秋季节里,我们学校绿树成荫、花枝烂漫、景色怡人,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另一方面,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设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建校园文化。从简单、朴素、经济、实用的角度,让教师、学生自己动手精心布置,丰富文化内涵,使校园、校舍充满了文化气息、人文气息。如学校的校园主题文化宣传牌,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读书长廊,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第二课堂、闲暇

6、之余观看学习;小学生的激励用语,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室的布置要富有个性,能体现班级特点。这些要由师生自己构思、动手设计、制作,既做到了经济实用又能体现校园文化的亮点。使人感觉到,进入学校就有一个平安、书香、生态、数字、文明、人文的感觉。同时,还要开展了“班级读书角”、“励志小故事”、“计算个人成长成本”、“绿色环保”“文明行动在校园”等教育活动;开展写作、书法、体育、美术、音乐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总之,以“文化铸校”为着力点,以“求真、向善、尚美”为校园主流文化,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求知的知识校园、向善的人际乐园、尚美的心灵家园,形成尊重、理解、认同、共享的文化氛围,使校园处处有知识、处处有亮点,使师生在校园内处处学知识,处处受教育。总之,一所学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