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4547292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 沉和浮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实验记录单: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我的预测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

2、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备注:1、预测的理由记录比较烦琐,建议让学生口头交流即可。2、观察物体的沉浮一律采用先放入中再看物体的沉浮。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

3、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实验记录单:整块橡皮1/2块橡皮1/4块橡皮1/8块橡皮更小块橡皮我的预测实验结果整个苹果1/2个苹果1/4个苹果1/8个苹果更小块苹果我的预测实验结果1个回形针2个回形针3个回形针1个小木块2个小木块我的预测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备注: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4、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课题和页码: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5-6面实验目的: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实验步骤: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

5、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实验记录单:研究的问题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实验材料一组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我们的推测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 )重的( )。实验现象我们的结论研究的问题物体的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实验材料一组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我们的推测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 )小的( )。实验现象我们的结论现象和结论: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也可以这样说: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

6、的物体容易沉。)备注:若没有相关的配套材料,可用一个带盖的小瓶子和沙子来做第一个实验,用天平称量出相同重量的几个物体做第二个实验。实验名称: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第8面实验目的:1、会用烧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实验器材:橡皮泥、烧杯、水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2、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预测沉浮,再放入水中观察,记录沉浮状态和排开的水量。3、把同样体积的橡皮泥做成其他的实心形状,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预测沉浮后再实验观察,记录排开的水量。4

7、、用同样体积的橡皮泥作成其他的形状(船形、饺子形、乒乓球形、盒子形等),尝试让马铃薯浮起来,记录排开的水量。5、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实验记录单:橡皮泥形状预测沉浮实验现象排开的水量我们的发现实心球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船形现象和结论:只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改变排开的水量,橡皮泥在水水中是浮的。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备注:1、实验用的橡皮泥建议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工业橡皮泥,真的要用一般的彩泥建议分别用一种颜色制作一种形状。2、烧杯的刻度不容易准确的观察排开的水量,可以贴一张打印好的小刻度纸。实验名称:橡皮泥造的船装载量有多大课题和页码:造一艘小船第9面实验目的:1、知道相

8、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排开的水量。3、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实验器材:橡皮泥、垫圈、水槽实验步骤:1、讨论造船方案,怎样尽可以让自己的小船载重量大。2、提供相同体积的橡皮泥,分组实验。3、进行组际比赛,记录各小船的载重量。4、总结概括载重比赛中的科学原理。实验记录单:组别12345678载重量我的发现现象和结论: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备注:1、载重量的多少不仅和排开的水量有关,还与船体牢固、摆放垫圈手法有直接关系。2、实验中排开的水量比较难测量,故实验

9、记录不作要求。实验名称: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课题和页码:浮力第13面实验目的: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能运用浮力和重力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实验器材:大块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实验步骤:1、用弹簧秤测量大块泡沫块的重量。2、在烧杯里加入200毫升的水,按书本13面的实验图组装好测量装置。3、测出泡沫块小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4、测出泡沫块大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5、测出泡沫块全部浸入水中时

10、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6、整理分析数据,概括结论。实验记录单: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排开的水量小较大大泡沫块自重(N)拉力大小(N)浮力大小(N)我们的发现现象和结论:泡沫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或:泡沫块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备注:1、这一实验中排开的水量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不好测量,故略去这一内容。2、泡沫块的大小要合适,太小数据对比不明显。3、由于泡沫块过轻,用普通弹簧秤基本上测量不出自重,用木块做这一实验效果更好。实验名称: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课题和页码:浮力第14面实验目的:1、知道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

11、到的浮力也越大。知道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不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实验步骤:1、利用“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装置继续进行实验。2、先测量大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3、测量中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4、测量小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5、分析实验数据,概括实验结论。实验记录单:小泡沫块中泡沫块大泡沫块排开的水量小较大大自重(N)拉力大小(N)浮力大小(N)我们的发现现象和结论:物体受到的

12、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备注:1、这一实验中排开的水量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不好测量,故略去这一内容。2、泡沫块的大小对比要明显。3、由于泡沫块过轻,用普通弹簧秤测量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块都显示不出自重,故建议用木块做这一实验,效果更好。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课题和页码: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第15面实验目的:1、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能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原因。实验器材:水槽、弹簧秤、大块橡皮(或钩码)、细线实验步骤:1、测量大块橡皮在空气中的重力。2、测量大

13、块橡皮小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3、测量大块橡皮大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4、测量大块橡皮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实验记录单:橡皮自重: N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排开的水量小较大大在水中弹簧秤上的的拉力(N)计算受到的浮力大小(N)现象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备注:1、橡皮自重一项不放在表格中,以免学生误解。2、要让学生明白上浮和下沉物体浮力的不同计算方法: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重力-拉力,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重力+拉力。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17面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实验类别:演示实验+体验实验实验器材: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各一杯分别标上序号,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实验步骤:1、教师演示,把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中,观察沉浮。2、学生猜测马铃薯时沉时浮的原因。3、学生分组选一种液体做滴液加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讨论分析,概括实验结论。实验记录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