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46603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两课时(无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汉川市华严农场中学 周伦懿班级 姓名 分数 复习内容:第五单元字词基础复习复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词语。过程和方法: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当堂检测,加深对词语的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单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格。复习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准确理解词语含义;识记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2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复习难点:重点词语的拼写。复习过程:(一)导入(二)检查课前复习情况(三)合作交流、练习反馈一、 音汉互写(分)骸( )骨 潜( )行

2、躯壳( ) 档( )案 霎( )时弥( )漫 模( )糊 谚( )语 狩( )猎 顷( )刻 哀号( ) 窸窣( )( ) 喑( )哑 吮( )吸 劫掠( ) 里程碑( ) 铁锹( ) 月壤( ) 摄( )像 海域( ) 匀称( ) 山门圮( )于河 棹( )小舟 曳( ) 铁钯( ) 臆( )断 溯( )流 奇hun( ) gu( )藏 葱lng( ) zhu( )越 峰lun( ) lng( )纱 ln( )波 棉x( ) u( )火 喧xio( ) 静m( )cun( )夺 d( )忌 pi( )开 贪ln( ) bng( )跳 zhu( )米 jin( )步 jin( )落 tu( )

3、圆 mnglng( )( )二、解词:(分)乌有: 海枯石烂:弥漫: 弱肉强食:津津有味: 昂首挺立:惊慌失措: 更胜一筹: 三、 填空简答(分)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2、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观测 摇远 小心翼翼 昂首挺立 B轨道 畅谈 剧烈振动 胜利着陆C精确 故障 缓缓上升 手工操纵D溅落 采集 直指篮天 一叶孤舟四根据所给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1)远古的时代。() (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3)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4)指动物界中弱者被强者吃掉。()(5)

4、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6)即将出现的迹象。() (7)安静。()五常识填空。(1)河中石兽作者是_,清代文学家。本文选自_。(2)绿色蝈蝈的作者是_,法国著名_家,本文选自_ _。(3)_,晚霞行千里。4)_,月晕午时风。(5)东虹轰隆,_。(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四)课堂小结:(五)课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汉川市华严农场中学 周伦懿班级 姓名 分数 复习内容: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复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背诵本单元文言文。 2、赏析文言文内容。过程和方法:对本单元文言文内容进行当堂检测,加深对内容的掌握。情感态

5、度和价值观:学习本单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格。复习重点:1、掌握第五单元文言文中的词语。 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及用法。复习难点:重点词语的理解。复习过程:(一)导入(二)检查课前复习情况(三)合作交流、练习反馈河中石兽1、本文作者 ,字 ,是 朝的文学家,也是 的总纂官。2、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一部以 形式写成的 小说,全书以记述 为主。分、解释字(分)并沉焉: 阅十余岁: 求石兽: 遂: 竟不可得: 凡河中失石: 如其言: 不已: 不亦颠乎 、解释下列字词的古今(分)物理 古义: 今义: 干 古义: 今义: 但只其一 古义: 今义: 固颠 古义: 今义: 、默写出文中讲述道理的句子(分)

6、 、翻译句子(分)()众服为确论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阅十余岁 (4)、尔辈不能究物理 8、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 今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 (3)、但知其一古义 今义 9、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0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1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