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346872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作文教学的指导(转文,并附一节指导课录)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命题作前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过程忽视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他提出“一改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变成:实践(进行某项活动)讨论(回顾活动过程,各自发表观感)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批改与讲评)总结(谈体会、收获或旧题重作)。”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独特性表现在作文教学程序上是简单的两个环节:实践和讨论,其实质却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文心理过程的转换。这是学生作文成败的症结所在。 作文心理转换理论认为,作文是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在这一心理过程中,除了思维和表达

2、两大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因素,即转换。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是因为这种心理转换的复杂性;作文教学之所以难见成效,一是因为忽视心理转换过程,二是因为这种转换是内隐的,使作文教学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反馈,并加以合理的调控。 作文心理转换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在组织结构和运作规律上的差异性造成的。首先,人的思维是立体性的,而非线性的,人的语言表达却必须是线性的。要想用语言把思维表达出来,学生必须把存在于大脑中的立体性的、非线性的的思维一一分解,形成便于表达的线性的结构。其次,思维可以跳跃的,而表达必须具有逻辑性。因此,要想用语言把思维表达出来,学生必须经历

3、一个按逻辑顺序加工整理已有思维的过程。再次,思维可以是残缺不全,也无须顾及他人理解与否,而表达具有交际性,把思维直接反映到作文,极有可能造成语无伦次或不知所云。因此学生必须加以转换。思维与语言的差异是最能说明为何有的学生想清楚却不能写清楚。思维与语言的差异形成了学生作文心理转换过程。 贾志敏老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这个难点,在作文教学中安排了实践和讨论,使学生思维活动定向、并完成由思维向语言表达的两次转换。 其主要运用以下策略: 一、 借助讨论和板书,形成语言点。二级转换理论认为,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中存在两次转换。第一次是运用语言点将思维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挑选并固定下来,然后进行一定的组合排列

4、。第二次是运用语言点扩展语言结构,形成完整的句子。贾志敏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常深入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处,通过讨论,分步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点将思维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挑选并固定下来,再进行一定的组合排列。如:他教学生围绕中心句“今天很冷”说一段话。 1 要求每个学生想一句话来表达,但说的话中不能出现“冷”字。学生经过讨论,彼此启发,说出了北风呼啸、寒风刺骨、裹紧大衣等内容。他一一写出这些句子。 2 要求学生将黑板上的句子按照“环境”、“衣着”、“动态”分别归类。 3 介绍组合这段话的方法:先写“今天很冷”这句总起句;再分别从“环境”、“衣着”、“动态”三组分述句中找出内容依次叙述。90%的学生都写出

5、了一段完整的话。 贾志敏老师将学生思维中要表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通过分类帮助学生挑选表达的内容,通过规定组合成段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内容的排列组合,形成语言点。这样原本内在的、隐性的学生作文过程的第一次转换轨迹,就显现在课堂里的黑板上了。使无形的、个别化的思维活动,借助讨论和板书变得有型有序。90%的学生完成了写段任务,可见这种基于思维与语言的转换的写作指导的有效性。 二、 借助实践活动,寻找语言点。由于学生观察、想象等能力上的差异,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有着很大的区别。贾志敏老师借助课堂组织实践活动,在学生思维活动定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寻找自己的语言点,并扩展语言结构

6、完成两次转换。如用课堂素描的方法指导写一分硬币、一个苹果等状物文章;用小品表演的方法指导写看图作文;用游戏的方法指导写活动类文章。如他指导写一种水果。 贾志敏老师出示一只橘子,要求观察它的形状,想象一下它像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大大的”“圆圆的”,“像小皮球”。这时,贾志敏随手将橘子扔给一个学生,问:你掂一掂,它有多重?“沉甸甸的,”学生答。贾志敏老师又将橘子抛给另一位学生,请他用鼻子闻一闻,说说香味。学生回答:有淡淡的香味,是一种橘子自身散发出来的果香。接着他剥开橘皮,请一个学生数数橘瓤,看他们像什么?学生回答“像10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最后他把橘子掰开分给学生尝尝,学生兴趣浓厚

7、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甜中带酸。8分钟后学生完成了状物文章一只橘子。 这里学生的两次转换几乎同时进行。附:作文指导课实录记一件( )事执教:上海特级教师 贾之敏第一课时 一、听话,找中心句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老师念第一段话)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 (老师念第二段话) (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

8、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次,第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仔细观察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生读) 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 师:啊,这个橘子真可

9、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要(板书: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 (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 生:(恍然大悟)香味。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师:一般

10、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现在剥开橘皮,你就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 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板书:写得具体)。三、指导写具体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像(板书:想像),想像要合理(板书:合理)。把你想像到的写进去,文章不就具体、生动了?(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像。) 师:颜色生:黄中带绿。生:黄中透绿。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形状生:圆溜溜的。生:像一个小南瓜。师:大小呢? 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 生:(用手掂了掂 大约有

11、二三两。)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生:清香。(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面前) 生:一股淡淡的清香。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 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师:再想开去,它一定是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瓤?(学生数了,共有瓤。)师:它看着像什么呢? 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生:好像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瓤)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 生:甜滋滋的。生:甜中带点酸。四、学生写段,教师评价师:我们以“啊 这个橘子真可爱啊。”开头写一段话。(具体讲了写的格式要求。学生练笔

12、。)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了,也觉得这个橘子真可爱。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师:写得形象。这么一想像,文章就生动了。生:又像节日里挂着的灯笼。你看!你看! 师:好!这儿为什么要两次用“你看”呢?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惊喜的感觉,小孩子就喜欢这样说话。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师:“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生:(一连读了好几遍,直到读进去仿佛为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

13、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瓤,它们多像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师: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生:它们多像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师:“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生: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师:是感觉? 生: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师:这位小朋友写“吃”用了个字,三个动作:“摘下一瓤,放进嘴里,咬上一口。”写得细腻,文句通顺,好! (第二个学生交流,老师评讲,再下课。) 第二课时一、师生表演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橘子,大家边看边想,通力合作,最

14、后,把这个橘子写得形象、生动了。这一节课,你们先观看一个小品,也请大家边看边想,最后,把这个小品叙述清楚。谁愿意当小演员?(学生纷纷举手,一名男生上台。) 师:(亲切对男生)我们合作,一起演爷孙俩,高兴吗?(学生高兴地表示同意) 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品的故事梗概。一天晚上,一个叫小明的孩子正在家里做作业,到点了,爸爸妈妈还没有来,小明饿坏了。这时,爷爷来了,还捎来了一个大橘子。这个橘子又大又新鲜。小明好不开心,他剥开皮刚想吃,突然想起平时爷爷那么关心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现在,他也要尽一份孝心,把这个橘子留给爷爷。但是,他又怕爷爷不肯吃。怎么办呢?于是,他故意说这个橘子是酸的。爷爷听说

15、这个橘子是酸的,便抢过橘子不让小明吃。爷爷吃了橘子以后,发现橘子并不酸,还很甜,心里很纳闷。这时,小明见爷爷真的吃了橘子,便高兴地叫道:“爷爷上当了!”(师生共演小品,表演很成功,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二、概括要点,进行练笔师:你们看了老师和这位同学演的小品,能不能用几句话概括说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以下板书:晚上,爷爷回来了,还捎回一个大橘子。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吃起来一定很甜。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橘子是酸的。爷爷抢过橘子吃了,发现橘子很甜。我高兴地说:“爷爷上当了!”师:(请学生读好这几句话后)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如果一位小朋友真的是这么写的,并把它当作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你们说,老师会满意吗? 生:不满意,因为他写的内容不够清楚、具体。师:对,这篇作文缺少具体的内容。作文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要表达清楚,不说空话,不说套话。比如说,“晚上,爷爷捎回一个大橘子”,写“晚上”,不能出现“晚上”这个词,可以从天色、时间等多个角度去写。“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桔子是酸的。”想,是心理活动,为什么要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