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作业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13437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作业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景观设计作业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景观设计作业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作业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作业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京明孝陵实地考察报告 班级:环艺0903 姓名:陈坤 学号:5201090326 背景简介: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2、)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建筑特色及景观布局分析: 在明孝陵的正门入口外设有售票处和游客休闲中心,两组建筑呈现外撇“八”字形,似乎像一双张开的双手一样把游客笼入其中,其次,它们的外立面主要装饰以青色石贴板,让游客感觉到一种庄重严肃的环境氛围,正门小广场上的坡地上多种植竹子和梅花以体现风景区的环境特色,缓缓的坡地让游客不足以长时间的在此停留和休息,从而很好的解决了节假日带来的交通拥挤等诸多问题。在主入口的前方小广场上还安置了数个供游客休息用的座椅,座椅的设计让游客在它的选材上也是非常的新颖与独特,

3、造型十分的简洁。我国古代皇家陵园设计多采用中轴线式来进行整体的平面功能区域布局,当然明孝陵也不例外,但是明孝陵在局部的布局上还是有所创新和突破。所以无疑明孝陵的主入口也难逃对称式设计的命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皇家陵园的庄严和神圣不可侵犯。明孝陵的主入口主要是采用梁柱相连搭建,也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中的穿斗式建筑构架,四面开场,让游客可以透过入口看到里面的风景。把入口和出口连接起来的是一面写着“明孝陵景区”的标志展示,给游客指明了所在地的区域性质。 从明孝陵入口进入以后,并不是所有的美景都展现在游客的眼前,而是设计者可以的做了一些遮挡,让游客感到十分的好奇,在进入明晓林之后,迎面而来的是几棵高

4、大树木和一些附带的乔木,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区域,这样不仅仅是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同时也给游客留下了悬念和好奇之心,从而设计者从视觉角度上深深的抓住了游客的心思。绕道过后,迎面而来的是长长的神道部分,:第一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神道上两两神兽相互的对应,雕刻技术十分精湛,粗放之处而不忘细节的描写,让游客实为惊叹,两排并立的树木形成了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让人美不胜收;第二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达2400米左右。下马

5、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

6、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梅花深谷: 此时游客观赏梅花山自然是让人们美不胜收,桃花的香气四溢,像一个个美少女披着散发一样迎面而来,梅花山的山势时缓时陡,有一种很强烈的节奏感在攀岩上升,登至山顶,向下俯瞰,山下的梅花层峦叠嶂的排列着,加之以弯曲的道路穿插其中,让人不得不为之感叹,山顶上博爱阁则是由20世纪末期台湾学者张沼平捐赠所建,博爱阁四

7、面开敞,建筑物本身的重量主要是由分布在四角的四个柱子承重,每四个柱子为一组,建造的形式主要是穿斗式,在柱与柱之间横梁上又加了很多斗拱构建,从而将顶部的重量就得到了分散和传递,屋顶的构造形式主要是重檐歇山顶。在微微翘起的四角都立有神兽守望。格局分析: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现存遗址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第二部分:明孝陵寝主体建筑。自正门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碑殿、享殿、大石桥、方城、明楼、宝顶等,筑有围墙。 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