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活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外活动计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课外活动计划篇一语课外活动实施方案 语课外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努力提高语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开拓在生活中学语、用语的时间和空间,坚持“语学习生活化”“学生生活语化”的指导思想,把语学习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时空,在语实践活动中提高语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 二、活动目标 1、结合各校具体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课外实践活动。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3、培养学生浓厚的语学习兴趣及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具体要求 1、全班学生应积极参与活动。 2、班级要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条。 3、要调动学生参
2、与语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全班内展开问卷调查,开展学生乐意参与的语课外活动,如组建学写作小组,开展播音、采访、练笔、演讲、读书、坛、网络交流等各种形式的语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能力。 14、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6个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四、本年度语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1、学生书法比赛 2、故事大王比赛 现场比赛 3、“爱读的一本书”征; 4、演讲比赛 5、古诗诵读比赛; 6、阅读知识竞赛; 2 建水县第九中学 八年级(5)班 2011年2月篇二语课外活动计划1 20102011学年语课外活动计划 一、课外活动学习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社会探索活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内化。 2、
3、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培养成员之间协作精神。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求实、认真的态度从事各项探索、钻研活动。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目标的设计和问题的研究将会对行政的决策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要求1、全员参加-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任务驱动-小课题组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3、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活动。4、课内外结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
4、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形成具体研究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在开放情景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认识自我。 3、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三、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一般原则1、正面评价。主要对学生开展项目作业的积极态度、兴趣、动机等方面去评价。 2、重视过程。着重评价学生开展项目作业具体过程的
5、内心感受、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3、强调应用。看重学生的项目作业的实际应用。4、关注体验。重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内心感受。 (二)综合实践课评价的特点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性参与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态度;在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对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3、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四、成果形式 各组同学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理钻研、实践访谈、社会调查、经验总结等形式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类似于课题研究的形式,积极参与,重在学生内心感受,形式可以是小、调查报告、访谈录、图片或录象资料、实物或模型、小制作、展品、一场主
6、题演讲、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 语课外兴趣小组 20099 20092010学年语课外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教材分析语课外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语课外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
7、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具有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语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 学情分析语课外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教学目标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
8、识和能力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
9、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 课时安排 语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的情况下,准备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第1周小学生活回顾 第2周“成长的烦恼”主题辩会 第3周中学生活随想 第4周以黄河为主题的“黄河,母亲河”诗歌朗诵会 第5周艺小演出第6周乒乓比赛 第7周“我也追星”讨会 第8周写作竞赛 第9周成语连珠 第10周五四娱活动 第11周书法展览、竞赛 第12周“漫话探险”谈人生 第13周我爱我家畅谈第xx周语知识小竞赛 第xx周“马的世界”“动
10、物知多少”知识问答 第xx周学习总结报告会 辅优转后措施:1、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让优秀学生吃得饱,让后进生留得住。 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4、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语课外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较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课外兴趣小组 20099 20082009学年语课外活动计划
11、 这学期,我特别把朗读指导作为重点的方法指导,无是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阅读课上还是活动中,我都重点指导了他们朗读的技巧。即使是有些较长的篇目,我宁愿少讲,而多用些时间指导孩子们朗读。因为我感觉这一届孩子的语言功底很差,而默读往往使孩子们只记住了书本的情节和热闹,而优美语言的熏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而投入的朗读却可以更好的帮助这些语感还较差的孩子们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现在,我的孩子们特别爱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也越来越多了。听着那些初三初四的学生在国旗下的演讲象念流水帐一样毫无感情甚至结结巴巴,真是难受悲哀,下学期,我还要重视朗读,但要适当的开始培养速读的能力了,考场的阅读题还是要
12、以速读为主的。 还有,作,长期以来,作教学普遍是有效性最差的语教学版块了,根本原因我想源于一些老师认识上的一种误区认为作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靠学生的天赋和读书的积累出成果的。于是作课疏于有效的指导,常常是放羊一样的给个题目随意写去,作提高就交给老天和学生自己了。有些学生作初一一入学就还挺出色,经过几年反倒平平了,这样的结果,老师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吗?我相信好的作不是教出来的,但绝对是指导得法的成果。从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训练形式的创新,到评讲方式的改革,我们有很多事可以作为,从前写过一篇功夫在诗外的章,这里就不再重复。 我想老师的教学在这方面多动动脑筋,多一些思考和尝试,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
13、形式大于内容的检查上,工作的有效性会高的多吧,对学生应该也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有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应该说,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宗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和经历和体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气氛是沉闷的、教学成效是低微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尝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苏联教育家
1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显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是点燃学生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温和的口吻、可亲的笑脸、满腔的热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愉快的教学情境,要让自己的微笑像和熙的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进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师生情感交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
15、习热情。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的兴趣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情境,如教学落花生一,教师可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把鲜红嫩绿果实挂在枝头”的桃子、苹果、石榴,“把果实埋在地下的”花生,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花生的特点、理解“父亲”的话。面对形象的画面,耳听轻快的音乐,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 二、优化引导,生成灵动的课堂教学。 教无定法,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根据自身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周边的环境及资源,在一定规则下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
16、学的教学成效。正如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中表达的那样,“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少些渲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1)设置疑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知识本身是不断发现的过程,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简单而有趣的课堂知识设置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过程的学习。当然,设置的疑难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最近发展区理告诉我们适当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稍高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的,适当地疑难情境的创设有益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如教学将相和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背景资料,根据上下中的具体事例探究“秦国最强大,可秦王他为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