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374046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低矮、险;内洞的黑、大、奇;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

2、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情分析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比较容易,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学文;而农村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平时所见有限,对于双龙洞的美景学生只可凭文本想象,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欣赏文中的一些场景,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2、结合课文理解词句,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与想象的结合。细读了解双龙洞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五、说教法和学法: 1、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看、听、说、

4、读、写、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4、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课一开始,以“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

5、序游览的?”及“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课件引领,精读感悟: 教学洞口的特点时,我适时出示课件:作者先来到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立刻有学生说:“突兀森郁。”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突兀森郁”这个词语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学生再通过观看洞口的图片,感悟了解词义,这种教学方法比老师以词解词要高明得多。教学外洞的特点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大,在发问:“外洞究竟有多大呢?

6、”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 教学孔隙的特点时,师:“我们是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重点句、图片,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窄、矮、险。 教学内洞的特点时,师:“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观看内洞的课件图片直观感受,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感知内洞的黑、大、奇。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以读促悟。借助直观图片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

7、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创设情境,启迪想像: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

8、”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图片启发学生想像。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这样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四)、导游激趣,内化语言: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

9、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播放录像,导游解说,游客提问。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2、假如你有机会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并做好哪些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再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七、说板书设计。板书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