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369640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核电站压力容器用SA508-3钢厚截面锻件热处理冷却速度胡本芙 杨兴博林岳萌(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锅炉厂)(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摘要研究了不同截面厚度的SA508-3钢热处理冷却速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平均冷速18 C/min时,钢的强度和韧 性较低,达不到标准要求。当冷却速度为58168C/min时,其淬火组 织为下贝氏体,经650 C回火后组织变成回火贝氏体和均匀分布的合金 碳化物,使SA508-3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低温韧性。关键词压力容器用钢冷却速度合金碳化物QUENCHING COOLING RATE OF HEAVY SECTION SA508-3STEEL FO

2、RGING FOR PRESSURE VESSEL FORNUCLEAR POWER STATIONHU Benfu(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YANG Xingbo LIN Yuemeng(Harbin Boiler Works)(First Heavy Machinery(Group) Co.)ABSTRACT The dependence of the properties of heavy section SA508-3 steel on the quenching cooling rate has been invest

3、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and toughness are lower than standard values when the average cooling rate is below 18 C/min;when the cooling rate is 58168 C/m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teel is of low bainite,which is changed into tempered bainite with tiny dispersive carbi

4、des in ferrite after 650 C tempering,making SA508-3 steel have good strength and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KEY WORDS pressure vessel steel,cooling rate,alloy carbide近年来,为减少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及核蒸汽供应系统部件的焊缝数 量,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压力容器向大型化、整体化发展,使大型 厚壁锻件的应用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在合理设计锻件化学成分和控制冶 金质量的同时,更加严格地控制热加工后的热处理工艺制度,尤其是成 品件的最后热处理冷

5、却速度,建立起冷速一组织一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些对确保核电站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1实验方法和步骤试验材料为国产SA508-3钢,化学成分(%)为:0.18 C,0.17 Si, 1.40 Mn,0.14 Cr,0.79 Ni,0.51 Mo,0.04 Cu,0.02 Al,0.005 V, 0.012 N,0.003 S,0.005 P。试样从厚度为200 mm锻件上切取,试板 尺寸为25 mmX200 mmX180山山。参考日本室兰制钢所实测的大型厚壁 锻件在淬火时不同厚度位置上的实际冷却曲线图1,对,得出厚度为T/2 和T/4位置上的平均冷速(890450 C),再根据SA5

6、08-3钢的CCT图和 生产实践,选择6种平均冷速即8、18、28、38、58、168 C/min。用 HL26BH真空模拟热处理炉进行试板模拟热处理。热处理前在试板中心钻 一个1/2厚度的孔,插入热电偶测量冷却速度,由计算机控制冷却曲线 的程序设计。选用特定浸蚀剂腐蚀试样,在2 000倍油浸光学显微镜下采用网格 法测定不同冷速下贝氏体中的碳化物数量和尺寸。2实验结果2.1不同冷速下钢的力学性能图1给出了试验钢淬火态和淬火+350 C回火态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 度。随着冷速的增加,开始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加较快,冷速大于 58 C/min时,增加渐缓,达一定值后两者都变化不大。3整厚是迪:宓唳

7、.建W图1冷速与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关系Fig.1 Cooling rate vs tensile strengthand yield strength低温韧性是核电站压力容器部件的重要性能指标。图2、3分别为冷速与 冲击功和裂纹扩展功在冲击功中所占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由图2可知, 淬火平均曲却速度/ P - min J70印M图2冷速与低温冲击韧性(-10 C)的关系Fig.2 Cooling rate vs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70印w图3冷速与冲击功中裂纹扩展功所占百分数的关系Fig.3 Cooling rate vs partial of propagati

8、on energyin impact energy态试样的冲击功很低,对冷却速度不敏感。淬火一回火态的试样,随冷 速增加冲击功不断上升,当冷速大于58 C/min时达到最大值,继续增 加冷速冲击功变化不大。由图3可以看出,裂纹扩展功占冲击功的百分 比与冲击功一样,随着冷速增加其变化趋势相同。图2与图3所示结果 是完全一致的。2.2不同冷速下热处理后钢的显微组织图4所示为钢在不同冷速下热处理后(淬火)的显微组织。淬火冷速 为8C/min时,钢的组织为块状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组织;当冷 速为28 C/min时,钢中贝氏体数量增多,铁素体明显减少;当冷速为 58 C/min时,组织主要为上、下

9、贝氏体,铁素体基本被抑制;冷速大 于 168 C/min时,钢的组织中出现约40 %的马氏体,其余为贝氏体。 2.3不同冷速下的回火贝氏体中碳化物的数量和尺寸回火后,从贝氏体中析出合金渗碳体(FeCrMo)3C,图5给出了回火 后合金碳化物的分布情况。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冷速增加品粒变小, 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细化,碳化物颗粒尺寸减小,弥散分布程度提高。从单位面积的碳化物数量及其颗粒尺寸与冷却速度的关系(图6、7)可知,当冷速高于37 C/min时,增大冷速对贝氏体中碳化物数量和尺寸影响不明显,但冷速小于37 C/min时,对碳化物数量和颗粒尺寸影响明显。所以,淬火冷却速度的大小可直接影响碳化物的

10、尺寸和数量。图8给出了-10 C下冲击韧性与碳化物数量、尺寸之间的关系。随着单位面积碳化物数量的增加,图4不同淬火冷速下钢的显微组织Fig.4 Optical microstructures of steels under different coolingrate(a)8 C/min;(b)28 C/min;(c)58 C/min图5不同冷速下的回火碳化物形态和分布Fig.5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carbide after temperingunder different cooling rate(a)18 C/min;(b)38 C/min;(c)

11、58 C/min.5 I L1IIiQ 5C 1OT 150200图Fig.6平均牌翊遵度/ V,min 16冷速与单位面积碳化物数量关系 Cooling rate vs quantity of carbide甲闾冷却速度/ E + min7冷速与碳化物颗粒平均直径关系图Fig.7 Cooling rate vs diameter of carbide particle图8低温韧性与碳化物数量(a)和尺寸(b)之间的关系Fig.8 Quantity and size of carbide vs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钢的低温韧性提高,特别是当碳化物数量大于102.4

12、个/mm2时(此时碳化 物颗粒平均直径约2.22X10-52.40X10-5 cm),钢的冲击功明显增大, 对改善钢的低温韧性有很大作用。3讨论Irvine K J和Pickering F B指出,对于组织为贝氏体的钢,影 响其韧性的因素包括贝氏体铁素体的品粒尺寸及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 由图4和图5所示结果表明,当淬火冷速较慢(837 C/min)时,由于 形成贝氏体的温度较高,上贝氏体中铁素体板条尺寸较大,聚集在板条 间的碳化物相对较多,这样在回火时处在铁素体板条间的碳化物易于聚 集长大,使得粗大碳化物颗粒集中在铁素体板条之间和原奥氏体品界处, 并呈连续分布状态,从而对强度和韧性有不利影响。

13、当冷速较快时(大于 58 C/min),一方面先共析自由铁素体被抑制,另一方面形成的下贝氏 体铁素体片(条)细小,贝氏体形成温度低,碳长距离扩散更加困难,使 贝氏体铁素体内析出的碳化物细小而且分布均匀,品界上碳化物颗粒呈 断续分布,因此使钢的强度和低温韧性提高。观察冷速为58 C/min试 样的冲击韧性断口上的碳化物分布状态(图9)可知,在贝氏体铁素体上 析出的碳化物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钢的塑性,使裂纹不易首先发生在 铁素体板条内,且一旦裂纹发生,裂纹传播扩展也困难,使钢的低温韧 性明显得到改善。图9微观断口上碳化物形态及分布Fig.9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14、of carbide aftertempering on the fractography of steels由上所述,对国产SA508-3钢大型厚壁部件来说,若由于设备条件 限制,难以提高冷却速度或厚壁处满足不了一定冷速要求时,通过淬火 前的正火和控制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和时间,改变碳化物分布和大小, 也能有效地改善钢的低温韧性。4结论(1) 当SA508-3钢的淬火冷却速度大于58 C/min时,不但可以抑 制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同时也可分割细化原奥氏体品粒,获得细小下 贝氏体组织,有效地提高钢的低温韧性。(2) 随着淬火冷速增加,贝氏体铁素体中碳化物颗粒变细,分布趋 向均匀,有利于改善低温

15、韧性参考文献1 Katao,Migano.On the Heat Treatment,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eavy Gauge Steels for Nuclear Reactor Pressure Vessel.The Tapan Steel Workes Technical Review,1967,29:623.2中尾仁二.材料面力以见左原子炉压力容器安全tt压力技 术,1977,15(5): 13.3 Iroine K J,Pickering F B.Continuous-cooled Bainites.London:J Iron and Steel Inst.,1963.201,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