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36954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 马兰芳2010年1月16日,我有幸跟领导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在广州金城宾馆举办的为期四天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我听取增城市实验中学胡首双校长、“生本之王”江苏丹阳六中荆志强主任、生本教育理论的创办人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他们有关生本教育的学术报告,到一些学校,听课、学习、交流。这次培训从生本理论的学习到生本课堂的观摩以及阅读郭思乐教授有关生本教育的书籍后,使我对生本课堂的操作模式有了一些认识。我认真地记了教授的经典语句:生本语文:“不是教师你厉害,而是要学生超越你,要更懂语文。”数学就像一棵树,不能是“叶子思维”,教师要帮助他们长第一条根,而小组合

2、作学习、交流帮他们长第二条根、第三条根回到“根思维”。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生本教育要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要从“牵牛上树”到“驱牛向草”。这一句句话,似乎都在拷问着自己的教学。当郭思乐教授提到“根”,我一直思考如何抓住生本教育的“根?特别是每当考完试,我们的老师总免不了发出无奈的叹息声:“我都不知道强调了几百遍了,这些学生怎么还不会呢?”“我平时上课讲得够细了,他们是怎么记的呀?”“我抓了他们一个学期的习题强化训练,怎么还不过关?”“这学没法教了,学生没有悟性,连题都不会读!”“唉,这样简单的题他们都不懂?气死我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没有悟性、没法教了吗?我

3、们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反复细化的知识学生真的吸收了吗?我们在教学中考点化的知识真的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了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为什么我们如此精心、细化地备课,最终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树立“根”的意识,没有抓住教学的“根”?也就是教育的本质。我们对教学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枝”、“叶”的认识上,所以我们做的只是光顾“枝”、“叶”的工作,“根”的意识没有了,丢弃了“根”,“枝”的繁“叶”的茂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培好了根,育好了根,根基牢固了,枝、叶的问题顺理成章就会得到解决。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如何把教转化为学:语文学科阅读推进未?

4、数学学科根本抓住未? 英语学科活动形成未?其它学科综合上述进行。这里提到就是各科的提到“根”。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去抓住并抓好这个“根”呢?我认为过程大致分三个:(一)起步阶段我们知道,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叫做学习兴趣,兴趣是爱学、好学的基础。而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本教育”理念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指导“低入”,即降低难度、降低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能够去做,而且有兴趣去做,做了就一定会有成就感。比如,就教材来说,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怎样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那我们不妨设置一些“前置性作业”(即预习),给足时间让学生去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给学生一些“低入”的问题:读了课文,

5、你感受最深或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针对这篇课文预备了相关资料了没有?“前置性作业”最大享受就是学生自己先思考与感受,回归到教学的原本意义上去,即自由、自主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才会慢慢地越来越高。当我们坚持“低入”的原则,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多的干预,降低了学习难度。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就会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的问题便逐渐得到解决。(二)指导阶段当我们的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你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学习,他们不再认为教材上的内容“没有什么好学的”、“没有什么意思”、“没有方法”,而是感到自己可学的内容其实有很多,他们会感到自己需要掌握

6、的内容太多了,自己急切地想通过大量找资料不断让自己视野开阔、头脑充实、精神愉悦。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毕竟是有局限的,是非判断的能力还是会有模糊、方向不明的时候。所以这种时候我们老师是需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如何找资料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中课文的教学,向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帮助,还可以在他们课堂讨论的时候适时对于一些难点给予纠正和指导。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选择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正确的方向性,更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走进文本的方法到走出自己的方法,从单纯的灌输到积极的思考。(三)提升阶段只有通过深入思考的学习才是真

7、正的学习。所以,当学生养成了学习的习惯、爱好学习的时候,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指导外,我想我们更应该注重学习的“质”,即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些思考,将所学化为己有,从学习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教育的目的的促进人生长。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花草修剪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个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为长处。概言之,就是要让所有的生命都自然、健康、和谐地生长。秉持这种“生长观”的生本教育,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时间,反对用频繁的、低效的评价去干扰学生的自然发展。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立一个“根”,然后让其尽情生长。尽管每一棵树的生长周期都不同,生长的高度、幅度也千差万别,但不论什么树,最后都能充分生长,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树林。走入其中,只见阳光闪耀,树影婆娑,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会让你流连忘返!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了“根”,我们还需为学生的成绩不能提高而忧心忡忡吗?还会苦不堪言吗?我想这些“忧”、“苦”将远离我们,我们的课堂不再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沉闷地听的死气沉沉的没有活力、没有朝气的课堂,而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畅所欲言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盛宴,我们会在其中享受思想交流后的成功感,我们将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