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古文二则[7].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68886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古文二则[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8 古文二则[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8 古文二则[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8 古文二则[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8 古文二则[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 古文二则[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古文二则[7].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古文二则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美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1.背诵并默写课文。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教学内容答谢中书书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齐梁时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

2、书书。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欲颓(tu) 将歇(xi) 沉鳞(ln) 能与共奇(y)2 文言知识归纳(1)重点实词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沉鳞竞跃(潜游水中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本文指欣赏)(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4)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3 作者名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4 背景追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

3、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正是如此。5 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生。尺牍也和其他文体一样,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三、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

4、“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然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二)深层理解1 第1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总领全文,点明中心。2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交流点拨】山之高,水之清。3 “猿鸟乱鸣”中的“乱”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好。因为“乱”字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4 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最后一句,作者对美好的景物发出感慨,并展开议论。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总结前文,再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5、奇者”来证实“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之说。这样首尾呼应,使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使主体部分更加鲜明突出。5 文章中的写景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文章先写静景,再写动景。通过对“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夕日”“猿鸣”“沉鳞”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说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具体含义。(三)走进主题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快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

6、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而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 本文的意境十分优美,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交流点拨】本文的意境之美主要表现在: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本文开始先言“高峰”给人一

7、个“高”的总体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体的印象。“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中“交”“乱”“竞”几个字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四、板书设计得意,自豪之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五、拓展延伸1.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可自由表达。2.大自然是个广阔的舞台,那么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员了,他们都想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如果请你用生活中的一种人来比喻文中所写事物,你看它们像什么人?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

8、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遂(su) 未寝(qn) 相与(y) 藻荇(zo xn)2 文言知识归纳(1)重点实词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同)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月光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2)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

9、动词,散步)(5)文言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3 朗读指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 作者名片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岁中进士,深受

10、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在散文、诗词和书画上均有惊人成就。5 背景追溯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此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又被称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诗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三、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

11、知1 文章的第一句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2 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交流点拨】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二)深层理解1 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交流点拨】文中开头写诱人

12、的月色穿窗入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兴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赏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2 文中哪一句描写了月夜美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3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交流点拨】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

13、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4 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有关月亮的诗句【交流点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清张惠言)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清梁章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柳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