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681616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伴随“铁路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活动空间得到极大拓展。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 A.明朝末年B.晚清时期C.中华民国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2.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各占一半。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通信技术发展迅速C.当今中国人口众多D.电话事业分属两家3.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

2、.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4.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5.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资源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B.C.D.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德国

3、人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7.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 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传送信息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9.李

4、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定可对百朋,隔颜色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B.电话C.电报D.飞机10.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第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航运公司是上海轮船局中国自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是北京至天津航线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南京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制成的 A.B.C.D.11.“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

5、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A.汽车B.电车C.火车D.马车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近代民族工业渐趋兴起B.收回利权运动蓬勃开展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3.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B.C.D.14.牵引动力由畜力、人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

6、有( )火车人力车自行车电车 A.B.C.D.15.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B.组建了近代海军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D.禁绝外来事物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0分)16.阅读下列材料:主题一 毁路口号19世纪末,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主题二 “马拉火车”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

7、,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主题三 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主题四 中国现代高铁高铁网:2019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并与广深高铁贯通,构成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京深高铁。旅客从北京到深圳只需9小时左右,比以前缩短了15小时。请回答: (1)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你是如何认识的? (2)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 (3)材料二、三的“马

8、车铁路”“奔驰打入冷宫”这些“昨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修建铁路意义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最早出现的汽车,是匈牙利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输入的,起先只有两辆。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材料二 据清末人士阅读,在近代中国一大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自早7点至晚7点,车辆通过情况:电车450次,摩托车(汽车)900次,马车1 000次,人力车18 000次。21世纪1版权所有车在中国近代中国交通概览材料三 “解放”牌汽车是以苏联生产的吉斯改进部分结构而设计和制造出来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的“解放”牌汽车材料四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

9、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以前,中国交通运输业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筑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本邑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船,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由南载往花布之类

10、,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 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材料二 “黄包车”之于上海或许有着特别的典型意义,他在黄浦江边无奈地转动了82年,如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于1956年安然退进博物馆。(图一)材料三 到20世纪80年代呼啦啦驶出的出租轿车,车轮声声,碾出了半个世纪来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图二)。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革

11、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是如何改变交通落后状况的。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产生于19世纪初,排除A;铁路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B项正确;CD两项均不是最早,排除。所以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关键是识记“铁路时代”的到来时间段即可。2.【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不符合题干中“直接说明”的限制条件,C项符合社会现实但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D项是对局部现象的概括,但缺乏总体上的准确认识。3.【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电话的普及,电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