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66415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及分析【片段一】:寻找策略1、出示:()+40=()30=20 ()7=()9=54 你能把算式填写完整吗?从哪里开始填写呢?(倒过来填写)刚刚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倒推法小试身手,接下来要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实物演示例1的场景:老师这里有两杯饮料一共是400毫升,我想等课后请表现好的两位同学喝。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那该怎么办?演示把甲杯中的饮料倒一部分给乙杯。3、提出问题,寻找策略。(1)谈话: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如果你有这样的两杯果汁,你有什么想法?(预设1:现在甲、乙两杯同样都是200毫升,只要把刚才

2、倒入乙杯的40毫升倒回到甲杯就可以了解决问题了。预设2: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两杯相等,说明甲杯在没有倒之前应该是比已杯多了80毫升,这样也能解决问题。)(2)谈话:把乙杯的40毫升再倒还给甲杯,是个不错的建议,简单易行,这样一来甲、乙两杯果汁就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师演示还原40毫升到甲杯的示意图)(3)出示课本第88页的表格,谈话:你能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吗?反馈交流:表中的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4)学生根据推算过程列式计算,并追问每一步算是表示的意思?(5)回想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先算的是什么?(现在杯中果汁的数量)再算的是什么?(原来杯中的果汁数量)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怎样

3、的策略?【在尝试问题解决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他们的数学认识与体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充分了解了运用倒推策略思考问题的需要(结果已知)及具体的步骤,充分体会了策略的价值,教学效果较好。】 【片段二 】:应用策略1、出示例二,提取信息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师:问题的信息比较多,谁能将这些信息依次说一说呢?2、整理条件,箭头图表示师:小明原来有多少邮票?后来他的邮票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箭头图:原来?张 又收

4、集了24张 送给小军30张 还剩52张)3、分析题目特点,明确策略师:大家觉得这道题目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生:知道了现在的,要求原来的。师:知道了现在邮票的张数,要求原来的应该怎么想呢?生:倒过来推想。4、同桌讨论,提倡算法多样化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同桌两人一组讨论讨论,相互说说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思考,再用算式表示出来。(同桌讨论、教师了解讨论情况,适当指导,喊两名算法不一样的同学板书算式,)第一种方法:523024 第二种方法:52(3024) =8224 =526 =58(张) =58(张)师:请你们分别说说你这样列式计算的理由吗? 生1:用52加30表示小明

5、送给小军30张前的邮票数,再减去24表示小明在收集了24张前的邮票数,也就是他原来邮票的张数。(板书倒过来想的过程:原来有58张 去掉收集的24张 拿回送出的30张 现在有52张)生2:根据题目小明今年收集了24张。然后送给小军30张,可以知道实际上小明现在比原来少了6张,所以用52+6=58。)检验:怎样检查我们用这种方法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指导学生检验。思考:在解决邮票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策略?那么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解决呢?怎样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说说感受)【在独立思考中学习使学生经历思维的深刻性。如:在邮票问题中,我在赋予例题收集邮票的实际情境

6、以后,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倒推,并结合学生思考后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在关键处给学生以“点化”,使学生对倒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这对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探索并应用策略的意识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分析】 两个教学片段具有其共同点,都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都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片段一强调数学的“生活味”,从孩子的生活引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展开探究,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过程。而片段二更强调数学的“数学味”,使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

7、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能力。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教法更能体现数学课的特色,更能以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使课堂教学更高效。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也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从学生的简单的生活倒推经过加工,变为本节课中的带有数学味的倒推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

8、与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体验活动中学习(2)在独立思考活动中学习。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设计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3、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本课在设计时,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