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引导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659211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有效引导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有效引导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有效引导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有效引导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有效引导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有效引导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赴兰培训课堂教学实施随感北沟中心小学 于小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应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引导,致力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因为这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所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生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以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的内容看起来简单,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三角形

2、三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实际上让四年级的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还比较难,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课前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是对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仅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如何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有效引导”这一教学理念对学生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快乐,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同时,教师绝不能丧失他的主导地位。通过教师有效引导才能真正的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一、有效引导学生经历“大胆猜测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由此可见猜测是发展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上这节课时,我在几个教学环节之前,都设计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了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我的教学始终建立在满足学生的需求之上。例如在教学用“三条线段围三角形”教学之前,提出“猜一猜三条线段是否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先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测,再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比较、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之前,提出“猜一猜能否围成三角形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猜测,再引导学

4、生比较数据、分析数据,在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总而言之,教师创设良好的猜测情景,创立民主、宽松的氛围,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猜测,让学生敢想、敢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二、有效引导学生感受“数形结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有些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认识,看似简单,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利用围三角形这一直观的

5、操作活动,引导让学生利用4组:6厘米、8厘米、12厘米的红色纸条,6厘米、7厘米、8厘米的黄色纸条,4厘米、5厘米、9厘米蓝色纸条,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绿色纸条先围三角形,再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探究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蓝色、绿色纸条围不成三角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讲座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了形象直观的体会用什么样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持,数形结合,利于学生释疑角惑,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些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情感、浓厚的举和探讨的欲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单

6、调、负担和惧怕的心理,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举和积极追求的欲望。三、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练习”。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所谓“学以致用”。引用贝斯特的话就是“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充分提供了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村宜多样化,呈现方工应丰富多彩。这节课我在练习设计上主要采用了逐步深入多样化的原则,首先是一道基础题,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判断各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其次是一道判断题:小明说:“因为3+104,所以这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判断的过程,就是“三角形边的关系”的再理解过程。接下来是一组情境题:小明和小红都要做三角形的木框

7、,小明已经有一根长5分米的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木框。为什么?小红选择两根4分米长的木棒做木框的左、右两边,那底边的长度可以是几分米?(保留整分米数)。通过学生感举的情境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根纸条剪成3段,想办法一定围成三角形。应该怎么剪?是本节课内容与练习的升华。就这样,我引导学生做每一道题,都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每一道题,题目的呈现方式又都有所不同,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提高练习的反馈。我也欣喜地发现,学生还在原来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又有发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断方法。这样的练习,起到了既能让后进生跟得上,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作用。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练习,使学生在说、记、理解、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有效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充分理解掌握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经历“大胆猜测”、引导学生感受“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练习”,通过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摆一摆,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适时点拨,有效引导。不仅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还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上好了这节看似简单实则难的数学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