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气功绵掌.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65638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雁气功绵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雁气功绵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雁气功绵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雁气功绵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雁气功绵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雁气功绵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雁气功绵掌.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雁气功绵掌大雁气功的“三绵功法”绵剑、绵掌、绵拳,是大雁气功体系中的几套高层次动功。绵掌这套功法的动作在层次上有了演进,既有刚柔相兼的特点(如大雁气功前64式),又有表里螺旋的劲力(如大雁气功三叉螺旋功),是“内外绵柔”的功法。练功后,可以排散和驱除体内的种种病气、毒气邪气、恶气。这样,坚持练功可以少患或不患疾病,尤其是恶性疾病,并使体内机能运化跃升到一个更高 层次。绵掌是“三绵功法”中的一套掌功,它由28节动作和多种掌形组成,配合八卦的丁步脚形,按太极八卦“阴阳鱼”的轨迹运步,动作快捷、绵柔、轻盈。快练只需12分钟,而所产生的气机、气场遍及全身,真气强而柔,细而纯、可疏通全身经络,打通“三

2、里内关涌泉”穴道,充盈上中下三个丹田及气户、气库等,平秘人体阴阳(尤其是手经三阴三阳),锻炼经络主要流注点十指及十趾。并能加强心脏功能,充盈并提纯心气。绵掌气功效应的核心在“内关”,主练中丹田,内关六道打通,中丹田充实,真气渗透全身表里,并洋溢五脏六腑,从而使内气浑元,久练就能打开各种功能穴道。绵掌在机体功能方面主练胸、背、两膀、四肢、双膝、两腿。有极佳的治病效果,可治各种疾病,尤其是恶症、毒症。绵掌对各种病有特殊的针对性效果,包括:梅毒、肝肿大,严重的内关节炎,心脏病、胃病等。同时具有强效的消炎效果。绵掌动作的主要特点在于一个“绵”字,即全套功连绵 不断,虽然为了学功者的方便划分了28节,但

3、实际练功中动作是首尾一贯,一气呵成,不可断顿。 练绵掌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l3个月内,要天天坚持,不能间断,以使经络全部打通,并避免出现局部不适的现象,每天练功的时间分3次,早7:30以前,中午l:30以前练,晚上7:30以后练。这些时间练能激发地气,使地气浓郁上升,中气接地气、才具有很好的散除病气、毒气的效果。其次,绵掌手的动作细微,学练时须注意掌握。此外,绵掌功法是一套高级气功功法,不是武术,不能当武术来练。 口 诀 稳定南北各四方 箭指抬膀走一行 缠掌回掌阴阳路 内关外关走一场 天地结合双捧气 缠掌亮掌回掌旋 绕掌一圈走八卦 要站丁字八卦形 双掌立掌丹田过 气贯气户心亮堂 心亮回头绕掌

4、行 双爪相背跨丹田 混身上下五脏通 五脏圆满掌起飞 最后回归到胸前 左手抱丹右收功 功 法 1预备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身体直立、头微上顶、双肩放松, 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掌心向内,五指自然分开,臂微屈。劳宫对环跳,口微闭,舌轻舔上腭。眼平视前方,内守收神,宁心静立片刻。 2出掌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前一步,脚前掌外侧着地。同时,两掌心相对,随两臂从身体两侧迅速上举至头两侧前上方,掌心相距约一尺,手指向上,眼平视前方。 3背掌双脚形不动,两掌迅速下落向身体两侧后分展。两臂伸直,略向后,两掌停在比肩稍低的高度,掌心向后,指端向 外。身体朝向正前方、稍前倾,眼平视。 4直掌脚形不变。两掌向身体回收。

5、过带脉前旋。然后两掌在胸前相合,掌心相距约一寸,左掌心斜向下,手指斜向右,右掌心斜向上,手指斜向左。两掌迅速相搓,然后左掌迅速落至左环跳穴外侧,掌心向下,合谷对环跳,右掌迅速提至头右侧前上方,指端向上,掌心向前。眼视左前方。 5回掌右掌再下落以掌背拍打右大腿内侧外侧各一次,而后随右臂外旋。左脚外旋,左腿轻轻提至右脚前侧,足尖点地;再提起,重心在右腿。与此同时,左掌随臂上提,掌心对右气户,指端向右,与身体相距约半尺;右掌也随右臂边旋边从体右侧提至右肩上前方,合谷对印堂。右掌在左掌外,眼视右手。 6插掌紧接上式,曲右腿,左脚向右上提,足尖离地约半尺而后左脚向左方迈出一步,身体左转90度。右脚随身体

6、左转向左脚右侧迈出一步,两脚成平行。同时右掌顺势过胸,手指向下,沿身体正中线下插至下丹田部位,掌心向左;左掌向左捞气,经下丹田上行停在身体左侧,眼视右掌。双腿屈。 7托掌左掌回收至胸,掌心向里。右掌掌心向里,从下向上提伸,经左掌内侧,从左内关处向前上方穿出,置于右太阳穴旁。掌心向后,手指向上。左掌在右掌穿出时,沿右小臂滑至右肘之下,掌心向上成托肘状,掌心距肘一寸。随着双掌的动作,左脚向右脚后外撤一步,脚心朝向右外侧。身体重心在右脚,双腿弯曲,眼视右掌。 8亮掌左脚向右脚左侧回迈一步,右脚向右撤步,两脚平行,同时,右掌下落,先以掌背拍打右大腿中间内侧一次,再以掌心拍打右大腿中间外侧一次。而后身体

7、向右转向正方,双掌在胸前拍掌一次。同时双掌迅速分开,左掌下落置于左肾俞穴;右掌以立掌手形上提置于右太阳穴的前上方,掌心斜向外,手指向上,腿稍弯曲。重心在右腿,眼视前方。9绕掌右掌下落,用掌背拍右大腿正面中间一次。然后右脚后撤一步,左脚再向后带一步,随着腿的动作,右掌在胸右侧旋绕一下,上提至头右太阳穴上方。手心斜向里。重心在右脚。左掌置肾俞穴不动。眼视前方,静立片刻。 10旋掌左脚向右脚后外侧点一步,足尖点地,重心仍在右脚。双腿弯曲,此时双掌位置不动。然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同时右掌从太阳穴外移开,随右臂在体右侧划弧,手掌在体右侧上下旋绕。右掌边绕右脚边向左脚前偏左方迈出一步,脚尖向右撇,而后

8、左脚向右脚前迈一步。右脚再向左脚前迈出一步,两脚交替共迈四步,随双脚向前每迈两步,右掌在体右侧弧形旋绕一周,左掌置于右肾俞不动。眼视前方。 11穿掌左脚上前一步,脚尖内扣,朝右斜前方。同时左掌从左侧肾俞前移至左带脉穴外,指端向下,掌心向里、向右,右掌紧接最后一次旋掌,向前伸穿,手心向上,指端向前,眼视右手。 12.拍掌右脚向右侧前迈出一步。身形向右偏转,同时右掌迅速回带,拍打膻中穴一次;左脚向体前偏右侧迈一步,身体继续向右偏转,右掌拍打左气户穴一次;右脚再向体右侧迈出一 步,使身体转向起式方向的右侧90,双脚平行,并以左掌拍打有气户穴一次。拍打时迅速短促,不可太用力。13三蹲接地气右掌迅速提至

9、头右前上方。掌心向外,五指自然分开,指尖向右。左掌迅速下落置于肾俞穴,合谷朝里。双脚平行不动,双腿 屈腿半下蹲抬起三次。 1 4蹲掌身形左转,左脚向右后撤一步。右脚尖右旋,身形前屈双掌下落在小腹前交叉。左手在上,掌心向上,右手在下,以掌心托左掌背。尔后双掌翻转向体两侧分展,划弧上举,在头前上方亮掌,双手掌心翻向外,指尖斜相对,身形前倾。双腿屈,重心在左腿,眼视前方。 15护胸掌右脚后撤一步,两掌随两臂弧形下落至两胁侧前方,掌心向下,尔后左脚向左后侧撒一步,两掌顺势旋绕从腋下掏出,掌心向上,随两臂向体两侧伸展。眼视正前方。两腿共后撤四步,两掌共旋绕两次。 16捧掌右脚向左脚前迈一步,左脚向右脚左

10、侧跟带一步。身体转向左侧,同时两掌在身体两侧随手腕旋绕两次而后向身体两侧平伸,同肩高,掌心向上成捧气状。 17拍掌右掌随臂迅速拍打左肩一次,尔后下落在体右侧,右脚向右跨一步,身体迅速转体l80,左脚跨上一步与右脚平行。在转体的同时,左掌拍打右肩一次。 18缠掌双脚不动,左掌下降到左侧环跳穴外,有掌在右胁旁顺时针旋缠一周。边缠边经右胸前向上转掌,至右肩之上变掌心向后,接着掌随腕外旋停于头前右侧上方,掌心向外,手指朝左上方,双腿稍屈,重心移至左腿。 19阴阳三拍掌右掌下降,以掌背拍打右腿大腿内侧一次,再以掌心拍打大腿外侧一次,接着用起左腿并用左掌心拍打左大腿外侧一次,头向左转,眼视体左侧前方。 2

11、0, 盘腿掌(打开涌泉穴):左脚下落在右脚左前外侧,脚掌左外旋,右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左转。同时两掌下行至身体两侧带脉穴外,掌心相对。左脚再向左前外侧跨出一步,而后右脚左带一步,落于左脚前方。这样从右向左沿弧形共前进四步。第四步落在右脚。迈步时,两手掌始终在左右带脉外侧前相对,随着向左方运步,左掌逐渐抬高,右手逐渐降低。尔后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双掌向胸右上方抱旋。然后右脚后撤一步,身体朝向正前方。尔后,右脚后撤一步,身体微向前倾;同时撤左脚,插向右脚后外侧,脚尖点地,双腿弯曲,成盘腿状。双掌仍在体两侧,与小腹同高。21退绕掌左脚向左后侧退一步,再后退左脚、右脚各一步。日寸左掌在胸前从外向里向

12、下再向外缠绕右掌一次,接着再向后撤右脚、左脚各一步,双掌按上述方向再缠绕一次。 22单撑掌接上式,当双掌缠绕第二次,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时,左掌顺势下落于左环跳外,合谷对环跳。右掌上提至前上方,变成掌心向外,随着腕部动作向前推掌,身形稍前倾,重心在右脚。 23, 推掌右掌下落与左掌在腹前相对,掌心向前,尔后移向身体左侧,两脚不动,身形左转45,此时两掌先稍收向胸部,再向前推,尔后随身体转移到正前方。 24跺掌(砍病气):两脚不动。双掌经胸肋外侧随臂旋转一周,从下向上翻掌,并握成拳上提至头额前两侧,然后分拳变掌同时向下砍跺至两脚外侧。 25合掌(散病气):脚形不变。两掌从胯两侧向外向上划弧捧至胸前

13、,两掌相拍合,并举至额前上方,掌下部稍分开。然后合掌下落在腹前分开,旋至体后两侧,掌心向后,上体前屈。 26抬掌(送病气):脚形不变,身体稍前倾,接上式两掌从体两侧旋向腋后,而后翻掌划弧变为空拳从腋下掏出,平肘向前平伸,手指伸开,掌心向上,稍向外,稍停片刻。 27回掌两掌收平,两掌心向上,上抬到头顶前上方。缓慢上抬,劳宫和内关穴及全身收采大自然真气;两掌抬至膻中穴高, , 度时两掌转为掌心相对,连续采气,最后举至高于头顶时,掌端稍, 内斜,成人字形徐徐下落至下丹田,随即向体两侧分展。 28收掌脚形不变,两掌从体侧捧气到胸前,尔后上行至头,再下降到下丹田高度,并向体两侧分展,掌稍高于带脉。收左脚令双脚平行,两掌回收拍环跳穴一次,最后两掌自然垂于体侧,收功。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