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365230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12分)1. (1分) (2019江门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波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 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C . 听众在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响度不同D . 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2. (1分) (2017泰州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天寒地冻B .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C . 草叶上形成“白霜”D .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3.

2、(1分) 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 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B . 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 . 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D . 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4. (1分) (2016清河模拟) 医务人员工作时采取的许多措施和使用的器材中,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医生用的消毒柜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B . 将两种药液混合时总体积减小,说明药液分子间有引力C . 喷洒消毒液后,病房里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 . 医生夹取消毒棉的镊子是省力杠杆5. (1分) (2017八上成都期中) 一束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当入射光线

3、逐渐靠近水面时,则( )A .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也同时靠近水面B .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同时远离水面C . 反射光线靠近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水面D . 反射光线远离水面,折射光线靠近水面6. (1分) (2017八下灯塔月考)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7. (1分) (2016八新宁月考) 物体放到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

4、是( )A . 4cmB . 8cmC . 10cmD . 18cm8. (1分) (2019八上长春期末) 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 . 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 . 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 . 看不到像9. (1分) (2018八上北京月考) 如图所示,纽扣的直径是 ( )A . 3.10cmB . 3.10dmC . 1.10cmD . 1.10dm10. (1分) (2019海珠模拟) 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板长的7倍,一个中学生的脚

5、板长约( ) A . 160mB . 160cmC . 24mmD . 24cm11. (1分) (2016赣榆模拟) 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A . 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B . 同学在校园散步的速度约14m/sC . 物理书的宽度约为80cmD . 一个中学生重约50N12. (1分) (2015八上东城期末) 物理课上,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年迈的长辈们自制了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指甲刀,则他们需要用到的主要光学器件是( ) A . 凸透镜B . 凹透镜C . 平面镜D . 凸面镜二、 填空题 (共12题;共12分)13. (1分) (2017盐城模拟

6、)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这表明发出声音的物体在_,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_,根据这个现象做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声音在_中不能传播的结论. 14. (1分)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15. (1分) (2017八上江苏期中) 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

7、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现象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过程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6. (1分) (2017八上城中期中) 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时具有_,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医院里用_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这种光线的最显著性质是_. 17. (1分) (2015八上江苏月考) 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

8、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18. (1分) (2018八下沭阳月考)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度,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则折射角等于_度。19. (1分) (2020八上通榆期末) 如图是一款具有拍摄、蓝牙功能的手机,可通过摄像头拍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镜,图中甲、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照片时摄像头离小车_(选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

9、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是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20. (1分) (2018八上北京期末)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的物理量. 21. (1分) (2018兰州) (1) 图甲中A物体的长度是_cm; (2) 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 _。 22. (1分) (2018八上雅安期末) 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_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cm/s 23. (1分) (2019常熟模拟) 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 图甲物体的长度为_cm (2) 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 24. (1分) (2018八上南

10、通月考) 如图所示秒表所示时间为_s 。三、 实验题 (共5题;共19分)25. (3分) 我校每个班的教室都安装有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_透镜,它对光线有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它投射到屏幕上的光线所成的像是_像(填“实”或“虚”)26. (4分) (2018九下弥勒月考)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_,这说明了_。 (2) 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 (3) 如

11、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 (4)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并由此推理可知:_。 27. (4分) (2016八上巴彦淖尔期中)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_组 (2) 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_(前/时)出现的情景 (3) 当温度接近90时,三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_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

12、/min0123456789温度/85878992949697 989898(4) 以上各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图丁是三、四两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象,其原因可能是水的_不同 28. (5分) (2017八上德惠期末)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拉”、“薄玻璃板”)做实验 (2) 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 (3) 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 (4) 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

13、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好处是_29. (3分) (2018八下霞浦月考)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央,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 (2)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表信息,试判断: 透镜焦距f=_ cm,当物距u=25 cm时,成倒立、_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选填“上”或“下”)方。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_cm。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_(选填“同”或“异”)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_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四、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