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2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64991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2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六安市孙岗高级职业中学 黄守文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礼仪有关的知识。3重视朗读,提高朗读能力,疏通文意,并背诵默写全文。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重、难点:1要求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背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联系桃花源记,并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

2、之处。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首先,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在我们的唐代,有一个商人,路过一个叫武阳的地方,丢掉了他的包袱,所以他很沮丧,很生气。他把这件事跟当地的人讲,一个当地人就和他说:“老兄,不要着急,你丢的包袱在我们武阳一定能找到。”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路返回,果然,发现那件衣服还在那里,而且没有动过的痕迹。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归纳了一个成语,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成语?(路不拾遗) 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很好。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的含义很接近,说呀,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这个成语是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3、夜不闭户,打一电影名。有谁知道这部电影是什么?(提示:那是04年热播,由葛优,刘德华,刘若英主演的贺岁片)(天下无贼)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可以说使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梦想。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作品介绍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指名

4、读课文,注意字音选贤与(j)能(通“举”,选拔)讲信和睦(m)(和睦)幼有所长(zhang)(成长)矜(gun)、寡、孤、独、废弃者男有分(fn)货恶(w)其弃于地也盗窃(qi)乱贼而不作2.全体学生朗读课文请大家记住以上读音,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顺,注意停顿和语气。3.指导朗读(1)关于句子停顿大家看课文,刚刚有一些同学停顿不对的,我们看第二行,“故人不独亲其亲”中,“故”,它是表示提顿的,所以的意思,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人”是使动者,统领以下两句,也有一个小的停顿。所以这一句应这样读:“故/人/不独亲其亲”跟老师读。好,下面一句,“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者”也是表示提顿,也要

5、停顿一下。读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接下来“男有分,女有归”这里的“男”和“女”都有强调作用,所以在“男”和“女”后面都要停顿,“男/有分,女/有归”,大家读。下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和“力”也是应该强调的,所以“货”和“力”后面要有小的停顿。“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也要停顿,“是故/谋/闭而不兴”读。下一行的“故”也是一样,“故/外户而不闭”读。好,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强调的停顿和要注意的注意,把全文再读一遍。显示划分停顿的全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分层指导朗读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不独亲其亲男有分,女有归”是排偶句式,共四组,应读出层次感。c“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的结论,要读的字字分明,语气肯定4.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自主翻译课文。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根据课文注解翻译课文,画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相信大家已经翻译完了,现在我请四位同学翻译全文,每人翻

7、译一句。(1)第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这里可以直译。“为公”的意思是为人们所共有,“天下为公”可翻译为“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解有翻译。注意“与”(j)通“举”,选拔的意思。“睦”(m)和睦的意思。那么这一句可翻译为: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2)第二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家注意两个“亲”和两个“子”,“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引申为“奉养”,后一个

8、“亲”是名词,“父母”,第一个“子”是用作动词,以为子,引申为“抚育”,后一个子是“子女”的意思。“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要注意,“分”是“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连起来就可以翻译为: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忠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3)第三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句书本有翻译,这里要注意恶(w)是憎恶的意思,不读。(4)第四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9、是谓大同”:这一句要注意“兴”(xng)是“发生”的意思,不读xng,“乱”是指造反,“贼”是指害人。作,兴起。外户,泛指大门。闭,用门闩插门。大同,指理想社会。所以,这一句可以翻译为: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提示重点词语:a大道之行也:施行b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c讲信修睦:培养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e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n)f皆有所养:供养g男有分:职分,指职业音fn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i不必藏于己:私藏j谋闭而不兴:发生k盗窃乱贼

10、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l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11、四精读课文1、通过翻译全文,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孔子为我们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他在这篇短文里边用了两个名词,同学们找一找,一个是大道,另一个是什么?(大同)。同学们考虑看看,大道指什么?大同又指什么?文中是不是有两句话分别概括了这两个词? 现在,有请全班男同学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读完)“大道”指什么?哪位同学找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我们读一遍这一句。 “大同”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即夜不闭户),是谓大同。”“大同”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理想社会。)我们把这一句读一遍。提问:“大同”与“大道”之

12、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大道”与“大同”之间是前提与结果的关系,施行大道,才能实现社会大同。)2、可以说,大道是一种社会理想,大同是一种理想社会,大道和大同课文分别是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开始的大道是总领全文,最后的大同总括全文,那么就剩下中间部分了,中间的部分可以说是对大同社会的描摹。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中间部分,中间部分分写了大同社会那几个特征?把这种社会风貌想象出来。现在我们来这样安排,中间部分以句号为准,有多少句?(两句)那我们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好不好?(女同学读完第一句)大家展开想象,归纳这样的社会风貌特点。首先我们看前六分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的社会社会风貌特点是什么呢?(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板书)再看下面的“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什么呀?(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板书)(男同学读完第二句)谁来归纳一下?“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说的是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也就是说货物是谁的?(公家的)对,是公家的,人们不会浪费,不会据为己有。也就是“货尽其用”。(板书)那另一方面,人们怎么做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说的是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

14、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也就是说,人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事,“人尽其力”。(板书)相信大家对全文的结构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PPT演示全文结构)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全文的总结语 4.全班再次朗读课文,结合现实说说“大同”社会的意义。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对大同社会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现在再一次朗读全文,带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来读,好,开始读 这个“大同”社会的理想的提出在当时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封建社会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年

15、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他为和谐社会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过:“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那么,孙中山呢?他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大家记得吗?是“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五探究性思维训练(以学习小组讨论完成)。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六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年来它一直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