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让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更有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363598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味”让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更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味”让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更有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味”让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更有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味”让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更有效O毛春芬男一女,卜者名大者。古今谭概2013.02奇考文言文实词复习过程中运用“体味”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起学生解题的成就感,同时精选习题,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以文化知识做点缀,让课堂更有内涵,向课堂要效果。文言文三味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平时的文言文教学,而且同样适用于高三文言实词的复习。特别是“体味”这一环节处理得当,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取得教学效果,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那么在高考文言实词复习时怎样才能有效发挥“体味”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呢?一、善于引导学生调动已学的课内知识,灵活迁移,激起学生解题的成就感高三的考试压力

2、,使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苦恼:学生不爱听,老师不爱讲,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渡过这个阶段呢?在具体的救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着重加强以下几点:首先,用课本知识夯实学生推断实词能力的基础,培养他们利用已学知识推断课外文肓实词的能力。课前下发精心准备的学案,要求学生上交,通过批改,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重新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逐步强化教材在头脑中的印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争取让学生稍微动动脑就可以想出来,让他们产生解题的成就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有乏味的感觉.另外,还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无论考试形式

3、怎样变化,考试内容都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过的基础知识,考査的是大家基本能力的迁移。比如笔若在批改学案时,发现这道题目学生做得不理想。“陶谢就军巡抚(2012广东卷)”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加点字“擢”矗总思,让笔者借感意外,同时这也小小打击了他们做题的积极性。笔者在课堂上就把这题改为“宠命优渥,过蒙拔李”,学生看到这个熟悉的句子(出自已学的陈情表),马上推断岀“擢”怠为“升迁”。笔者趁机再投影这个例子,学生就会自己推断、辨别这个“擢”也应理解为“升迁”迁移于课文的实词,他们就会饶有兴致地进行挫斷如“后咸丰中乃爭行之”(2012广东卷)学生就会联系:赤壁賦“而余莫消衣也”,得出意思是:最终。又如“

4、日以尽矣,荆卿岂无率哉?”联系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掃公也”“意”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这样一来学生复习课上就会产生成就感,并形成一种意识:高考考的都是我们上课学的。课堂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二、精选习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以文化知识做点缀,让课空更有内涵首先.在引领学生复习时,教师一定要仔细选取材料.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热情、强烈的研究渴望,提高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材料的选择适当增加趣味性,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是高考路上的“拦路虎其次,用文化知识做点缀,增进理

5、解.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很多文言文材料中都涉及到古代的一些礼仪、官职、行政区划以及文化常识的内容,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引领学生分析文段内容时,适当穿插一些,可以使学生増进理解.也可以使课堂气氛不至于过于沉闷,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阅读兴趣.在本节课选材时,笔者就有意识的选了下面几则颇有意思的材料,同时在材料处理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做到了以“趣”带“效”.第一例: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