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3632021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与浮》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与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泡沫板、药瓶、盐、土豆块等。四、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师:大家去过海边吗?有什么发现吗?(找一部分学生谈海边发现;播放课件:航行的大轮船、航空母舰)仔细观察视画面,其中有什么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生1:轮船这么大还能浮在水面上真神奇。 生2:怎么人躺在海里不动也不会沉不下去? 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水里的物体浮沉的问题。(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从对海边图片的分析,使学生发现问题,

2、由生活现象引出探究问题。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验证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师:打开材料袋,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学生汇报,认识材料) 师:如果把它们放到水里,猜猜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汇报,教师不作评论) 师:现在请大家把它们放到水槽中验证自己的猜测吧。(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学生汇报:木条、泡沫板是浮在水面上的,装水的小瓶、塑料片等都是沉在水底的。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明确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底的。 (2)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师: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你能不能想办法使它浮起来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3、一个小比赛,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多,好不好。请小组长做好探究记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汇报,教师分别总结。 教师小结:以上方法都是通过借助其它物体使自己浮起来的,自己能浮起来的物体叫漂浮物,所以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借助漂浮物”(板书:借助漂浮物。)师:不借助漂浮物能使物体浮起来吗? 生:把小药瓶中的水倒掉,能使小瓶浮起来。 师小结: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在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减轻物体的重量也能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板书:形状不变,减轻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探究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满足学生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

4、趣。 (3)死海不沉的秘密 出示图片:平躺在死海里看书的照片 师:请看图片,躺在死海里看书的人为什么不下沉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生:死海中含盐度较高,所以人才会漂着不下沉。 师:看来提高水中的含盐度也能使一些物体浮起来,想不想试试啊。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设计实验,汇报实验方法。 教师小结:老师给大家准备盐、土豆、一次性塑料杯,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水中加盐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提供了玻璃杯、土豆块、袋装盐,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环境,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到

5、土豆块随着含盐度不断提高逐渐浮起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物体浮起来的方法,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3.生活应用,理解问题 师:大家掌握了许多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现在我就要考考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些方法,小组内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学生举例) 师:老师也搜集了许多图片,你看看它们都应用了其中哪些方法? 播放课件(竹排、水上飞机、羊皮筏子),引导学生分析。 师小结:我们掌握了许多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如果要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你有没有办法?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汇报:增加物体重量,去掉漂浮物,改变形状,都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了解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

6、的应用,开阔了视野,提高的知识应用能力。对本课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 4.知识拓展,巩固应用播放课件:海底沉船的图片。 师:现在老师碰到一个难题,在海底一艘沉船,影响了航道的安全,需要把它打涝上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内讨论,看谁的方法最合适。(学生汇报,共同分析探讨)小结:大家讲了许多方法,但打涝沉船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运用到许多知识,现在国际上有许多可行的方法,大家课下可以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下课!五、教学反思 第一,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准备了木片、塑料片、泡沫板、药瓶等实验材料,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实验活动,将教学串连起来,使学生的兴奋点不断推向高潮。同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要为课堂教学的生成留有空间。这不能理解为新课程允许教师不充分备课。作为科学教师课前不仅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还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这里所说的“实验准备”就是指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的准备。在本次实验课中,笔者提前进行了多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并及时解决。由于提前发现这些问题,所以在上课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